干群携手“扫”出美丽乡村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4-02 11:30 大字

(上接1版) “村庄卫生有县里聘请的保洁员打扫,可剩下的绿化美化工作谁来干呢? ”村书记李文红思前想后,找到热心村民强亚会谈心,希望她能召集留守妇女们担任志愿者,为村庄美化出份力。

“我觉得这是乐趣,也是分内的事儿! ”从去年7月开始,强亚会和21个志愿者组成了村里“除草栽花”义工队。四五个月时间里,她们每天都是从早上天刚亮,一直到忙到太阳下山。如今,看着亲手栽植的菊花、冬青树在风中摇曳,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距离张庄村35公里外的大屯镇,几乎全体村民都在为环境整治出力。 “我们要求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还在118个自然村聘请了180名环境督察员。 ”镇党委书记杜尚训说,督察员负责打扫部分公共区域和监督各户环境卫生。镇里按照每月400元支付报酬,并为每人配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一个小喇叭。

在关庄村郑楼自然村,45岁的常传荣已经当了5个月的环境监督员。 “每天都要在村里溜达两圈,看看哪里卫生没做好,哪里还要清扫。 ”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能挑出的“毛病”越来越少,“环境弄好了谁也舍不得让它脏。 ”

此外,该镇每月还在各村举行一次“大扫除”,参与义务劳动的群众中午可以免费吃顿“大锅菜”。 “最多一次,男女老幼500多人围在文化广场上,三口大锅架在中间,场面壮观着哩! ”杜尚训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有个80多岁老党员的一番话让他记忆犹新,“他说这顿饭既让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又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长效机制不建立等于前功尽弃”

既有党员干部带头、又有村民热心参与,该县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该县1952个自然村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共清理清理秸秆柴草91.05万立方米,拆除畜禽圈舍6058个,拆除破旧危房38665间,拆除露天旱厕18775个,拆除私搭乱建5919处,彻底告别了“脏乱差”。

“环境整治就像通竹竿儿,打通每一节都费劲。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孙华喜欢拿“通竹竿”的例子给镇村干部说理,“长效机制就像竹竿最后一节,如果不建立、不打通,水还是流不过来,等于前功尽弃。 ”

对县里来说,建立长效机制的第一步,是出台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县里将乡镇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每个月的重点工作部署,由督察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打分。”孙华说,根据排名,他们将给予每个乡镇4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金。同时,还将按照乡镇每个农业人口3元至5元予以资金支持,“我们测算了一下,预计全年要花费8000万元。”针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该县则采取了“电视问政”的方式,让镇村负责人在全县人民面前“红红脸、出出汗”。

在建立长效机制这件事上,群众参与必不可少,为此村里也想出新法子。 “我们搞了积分兑换超市,村民把自家门前屋后的卫生搞好,就能领到积分兑换卷,可以来超市换日用品。 ”刘涛说,人最多的时候,积分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龙。在村民身后,是和党员干部携手“扫”出的干净整洁新家园。

新闻推荐

哪些救助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

日前,东明县一位读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咨询有关“救助”的事宜。3月19日,关于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工...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