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姑 庵

菏泽日报 2021-11-10 09:18 大字

说起姑庵集,在黄店镇大都不陌生,四临八乡的老人更为熟悉,因为姑庵集很早以前有座姑庵寺,原名尼姑庵(亦叫波罗庵),在享有“天下之中”的曹国古都——定陶区东北三十余华里,相传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近 600载。

姑庵村现有人口近2000人,从黄店镇沿东丰公路(328省道)往东6公里处,居成武与定陶两县区交界地段。姑庵村历史悠久,又是商贸繁华物品交易集市,农历每月的单日逢集。前有“董王”两家的大集之说,村里另有崔、李、刘、袁、邵、张、孙、姚等10余个姓氏。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姑庵集还是鲁西南最大的青山羊集散地。

早在600年前,因连年的战乱,百姓颠沛流离。据传,宫中有两个女子逃难至此,最初是用柴草搭起一个茅庵,二人削发为尼诵经休养生息。后来通过化缘,招募弟子等社会贤达人士支持始建了姑庵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阁等大殿开光祈福。另立高数米的石碑两座,石碑底座是以两个金龟驮载。本寺释道融汇香火延绵,颇具盛名。

据说明代弘治年间,有一大户人家的姑娘经常和家人去庙里烧香拜佛,从小闻佛法,长大后,不思儿女之事,一心向佛。到了成年,家人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她也不从,婆家强行娶亲。结婚这天,家里人把她硬塞进轿子,花轿抬到姑庵寺北边时,姑娘趁轿夫上坡前落轿歇息时,用剪刀剪断头发,跑到庵前静坐了一天一夜,矢志皈依佛祖。时任庵内的住持认为她有神灵附身,答应她归入佛门,落发为尼。此后,姑娘除每天烧香、念经、拜佛外,还帮助附近农户做了不少善事,深得乡亲们的敬重。

每年的春节期间,农家为了讨个吉利,求获个好收成。四邻乡村的人都来赶庙会,前来参拜和赶会的信士也络绎不绝,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到庵里上供烧香拜佛。正月十五元宵节,香火不断,邻村的也前来赶庙会进香。还有些趁庙会做小买卖的人,头天便在庵的周围占地盘摆摊。庙会上还有许多民间文艺演出和杂耍,如踩高跷、跑旱船、跑毛驴、耍龙灯等,闹上三天;农历七月廿二财神爷的生日,周围农家也进庵供神上香,求得生财。至民国末年,已具规模占地27亩,并且是殿宇辉煌巍峨壮丽,古木参天梵音绕梁,成为方圆百里信众朝圣之地,入寺削发为尼者剧增。每逢庙会商贾云集,好戏连台,人如潮水,集市的繁华已成为当地重要民俗经贸活动场所,声名远扬,姑庵村名也由此而来并越叫越响。

1957年,为响应政府号召发展教育事业,由于物资匮乏故拆寺建校,部分石碑也用于修桥便利民众通行,巍巍古寺仅存下一片废墟。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复兴百姓生活好转,由虔诚信众精心筹划广集善款,于1991年择其故址复建本寺,方行弘道扬善。2003 年又第二次开始筹措规划,按照高点定位,择选能工巧匠,临摹描绘精心施工,于2004 年动工,到 2012年全面竣工。乘兴观瞻建筑宏伟,大殿屹立神像肃然,苍松翠柏重新焕发了新颜。如今,四方信众与友人到此,无不由衷地称赞姑庵。

王义尚

新闻推荐

“市树”繁茂木瓜香

木瓜喜获丰收曹州木瓜产业园游客木瓜系列盆景亮相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精品曹州光皮木瓜食用木瓜益处多木瓜产品俏销...

定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