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收起来不容易 可降解的价格高农田“白色污染”治理缘何难?

菏泽日报 2014-05-04 09:59 大字

近日,笔者在单县农村采访,田野里到处可见覆盖地膜的场景。“铺上它可增温、保湿、保土、保肥、防虫,尤其是对干旱贫瘠的土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高韦庄镇农民帅清辉说。

多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菏泽市覆盖面积300余万亩。事实证明,可以让土地增产的地膜也会带来危害。

沿黄河故道,单县高韦庄、浮岗、黄岗等乡镇大面积肥沃的土地适宜种植花生、棉花、西瓜等。这些经济作物几乎全部需要覆盖地膜,白花花的塑料薄膜随风飘舞,已成为田野的标志性景观。

在单县杨楼镇孟寨村的故道滩地上,农民孟伟军和女儿孟媛媛正在收拾地膜。“又脏又累,很费时,还卖不了钱。”孟伟军说。像孟伟军父女俩这么认真收拾地膜的农民并不多,多数是在翻耕土地前用耙子简单清理一下,堆在路沟或地头。一年又一年,土壤中的地膜到底累积了多少?笔者在孟伟军的田地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划出1平方米的面积,下挖20公分,这是“耕层”,大概有四分之一个立方,将土过了一遍筛子,筛出了不少残留地膜,合计每公顷土地地膜残留量大约100多公斤。

残留地膜对耕地乃至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单县农业专家于志国关注农用地膜污染与防治已多年。他说,种子播下后,如恰巧处在残留地膜上,对发芽有影响,缺苗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减产。另外,还会影响到水分和养分运移,破坏农作物根系。老于曾做了一个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3%左右,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地膜污染怎么防治?一是回收,其次使用可降解的生物地膜。在单县蔡堂镇一家废品收购站,从业者一听“废旧地膜”,就一口回绝。据说,过去有人做过废旧地膜加工生意,但现在都歇业了,主要原因是地膜回收太累,还不挣钱。

在单县一家农资公司,负责人张云龙给笔者展示了一种生物降解地膜。这种地膜是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制造的,价格是普通塑料地膜的2-3倍。“可降解地膜难以推广,原因是‘贵\’,农民不愿意多花钱。”张云龙说。

于志国说,我国的地膜技术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一些国家普通地膜是强制回收,用1斤,交回1斤。农民也可以选择用生物降解地膜,虽然价格贵些,但可以省掉回收地膜的钱,算下来成本差不多。

于志国建议,政府应给予可降解地膜生产企业补贴,降低其价格。用好地膜,存利去害,从政府层面上急需加快脚步。 通讯员  刘厚珉

新闻推荐

单县:乡镇干部“走读”变“住读”

...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