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四好路,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成武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优化路网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大众报 2021-12-09 15:17 大字

近年来,成武县坚持“构筑大交通,建设大环线、服务大发展”的工作理念,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2018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资9.54亿元,提档升级县乡公路134.4公里,新改建通村公路897.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480.3公里,农村公路密度居菏泽市前列。

坚持党政主导,高位推进抓谋划

成武县把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一体推进。

牢树“一盘棋”思想。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全县中心工作,先后成立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实事工作指挥部,推行“指挥长+路长”工作机制,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长,有关县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形成了党政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共设置县级路长6人,乡级路长44人,村级路长478人,确保了路网全覆盖。

坚持“大手笔”规划。按照“大手笔绘蓝图、大动脉作主线、大循环全通达、微循环全畅通、大对接促融合”的原则,注重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撑,以村道为脉络,以产业为点缀,高标准编制了《成武县“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对全县所有的县乡道路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

实施“高标准”创建。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农村客运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农村公路公共财政保障、建设管理办法、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分级管护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制度化运行。

坚持多元融合,创新机制抓建设

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是保障。在充分考虑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量大、资金需求多的实际情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推得动、建得快。

资金跟进“快”。建立县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将农村公路管理运行经费、人员基本支出及建设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全县县乡财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专项资金2.07亿元;特别是在主动争取上,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78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了路网建设的有力有序推进。

筹资渠道“广”。改变过去“政府投入、照章建设、部门管护”的老套路,创新方式方法,大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比如,2018年,与国和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3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51.4公里。

推进速度“快”。实行“一条道路、一个方案、一套专班”的工作机制,将每一条新改建道路都分别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坚持建管并重,多措并举抓养护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设是基础,养护、保畅是关键。近年来,成武县在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目标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养护机构,明确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责任主体。

高标准绿化。按照全市创森工作要求,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坚持农村公路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原则,高标准进行路网绿化,完成农村道路绿化里程518公里,栽植各种绿化苗木52.9万棵。

高标准净化。将卫生整治与人居环境相结合,每年投入3540万元,实行“三机四步法”市场化保洁和人工巡查保洁模式,对国、省、县三级道路保洁全覆盖,市场运行率达到100%。乡村道参照国省道保洁模式,纳入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范围,达到“四净六无”(路面净、边沟净、树池净、路边至墙根净;无垃圾堆、无污泥脏水、无人畜粪便、无杂草、无碎砖乱石、无纸屑塑料袋)。

高标准美化。设置路口、村庄、学校、弯道、指路等标志牌7514套(块),设置警示桩、道口桩6480根,安装防护栏1668米;规范公路沿线非公路标识标牌,封堵中央及路侧护栏不规范开口,确保群众通行安全,实现了管养能力、路况水平、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提高”,营造了“畅、安、洁、绿、美”的公路环境。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刘道乾

新闻推荐

张新文到成武县调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

本报讯(记者胡德光)11月16日,市委书记张新文来到成武县,深入部分社区、安置区,调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在苟村集镇、张楼镇...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