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赵师旦
□张长国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与经济得到大发展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著名的王安石(1021—1086)就是其中之一。在宋代,能与“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产生交集的菏泽人不多,而祖籍成武的赵师旦是其中一个。
赵师旦(1015—1056),字潜叔,祖籍成武。他的祖父从成武迁居到了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后,因为叔祖赵稹曾任枢密副使,靠着叔祖的官荫,赵师旦在朝廷的将作监担任了主簿的职务。将作监是负责皇宫建筑修缮、器物用具等制作的机构,在这里,赵师旦并不像其他靠祖荫做了官的纨绔子弟一样,庸碌无为,他兢兢业业,在发放官吏俸食、粮料时一丝不苟,因政绩突出,不断获得升迁。后调任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主簿、潭州(今湖南省长沙、株洲等地)司法参军。司法参军相当于法院院长,对于所审理的案件,赵师旦总是从实际出发,按照刑律的规定进行判决。转运使是他的上级,曾有多次,赵师旦对转运使所提出的不合理意见据理相争,让转运使非常气愤,连续上书皇帝弹劾他。而潭州的官员们却被赵师旦刚正不阿的精神所感动,也上书皇帝为他辩白,所以,他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处理。这个时候,大约是在1042年,22岁的王安石正在朝廷担任秘书郎的职务,赵师旦敢于坚持正义与一省大员抗争的事情让王安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之后,赵师旦受到朝廷重视,先后担任了温州乐清县令、宁海军节度推官,后任江山县(今浙江省江山市)知县。赵师旦是主簿出身,又有多年的断案经验,在社会治理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宋史》记载:“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因政绩突出,他又出任了大理寺丞,负责复审司法案件。这时候,王安石与赵师旦同在京师,有了个人交集交往,这让王安石对赵师旦的个人品格有了更深的了解。王安石性格执拗,能够让他认可的人不多,但赵师旦是其中一个。王安石曾经到赵师旦任职的江山县去,当时,赵师旦已经离开江山县很久了,当地的人还对王安石滔滔不绝地讲述赵师旦的德政,让王安石都插不上口。赵师旦的出色才能让朝廷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先后让他担任了彭城知县、太子右赞善大夫,最后提任为康州(今广东德庆、云浮一带)知州。
1056年2月,赵师旦刚上任后不久,反叛宋朝的蛮人首领侬智高带兵进攻康州。侬智高势力强大,在此之前已经连续攻下了宋朝多个城池。赵师旦派人打探,回报说:“其他地方的官员都弃城而逃了!”赵师旦训斥说:“你也想让我走吗?!”于是全城搜捕,抓住了三个间谍,都公开杀掉了。这时,侬智高的军队已到城下,而赵师旦只有三百兵力,但他毫不畏惧,开门迎战,杀了几十个敌人。到了晚上,敌人退却,赵师旦对妻子说:“明天敌人一定会大举进攻,我知道(这些兵力)抵挡不住,但我不能走。”他取来州印,让妻子收好,让她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女儿逃命,自己和部将马贵带兵固守州城,保护百姓。到了天明,敌人攻城,战斗非常激烈,在赵师旦的鼓励率领下,一直到城破,三百人没有一个人逃跑。弓箭用尽了,赵师旦和马贵一同回到州署大堂,敌人大喊着争相进入州署,并威胁他投降,赵师旦大骂说:“朝廷辜负了你们什么事?你们竟敢反叛!天子要发了兵来,你们一个也不会剩下!”史载:“智高怒,并贵害之。”赵师旦遇害时,刚四十二岁。赵师旦殉国后三个月,他的弟弟前来护送灵柩返回故里,在经过江山县时,祭拜他的人络绎数百里不绝,可见当地人对赵师旦深深的崇敬之情。
赵师旦的事迹上奏朝廷后,朝廷下诏追赠他为光禄少卿,并优恤他的亲属子弟。康州人专门为赵师旦建立了祠庙来纪念他。这个时候,正在朝廷担任群牧司判官的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专门写下《赠光禄少卿赵君墓志铭》,对赵师旦的事迹进行了记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对于王安石来说,他与赵师旦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他却是非常了解赵师旦忠义性格的一个人,所以才由衷地写下了“余尝知其为贤者也”的评语。
到崇宁三年,宋徽宗专门为祠庙赐额“忠景”,到了靖康初年,又封赵师旦为“灵惠侯”,他的家乡楚州山阳也建立了庙宇来纪念他。这说明,王安石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忠于国家、为老百姓作出贡献的人,人们绝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听说了吗?前两年‘第一书记’在咱村搞帮扶的事,被东村的秀才编成了坠子书,叫《三杯美酒谢党恩》,不仅唱到了菏泽,还唱到了...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