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与张寿碑

菏泽日报 2021-12-08 09:02 大字

蔡邕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因担任过左中郎将,被人称为“蔡中郎”。他与女儿蔡文姬都被《后汉书》立传,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蔡邕的书法名冠一时,他曾为成武县的张寿书写过一方碑文,石碑流传到今天,已成为国家珍贵历史文物,也为菏泽的文化历史增添了一笔久远的墨香。

蔡邕(133—192),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他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极高,不但精通音律,而且文章书法名重一时。《后汉书》记载,蔡邕曾经校订六书后,自己书写在46块石碑上,镌刻后立在太学门外,引起了轰动。每天都有成千辆牛车马车载着人来参观摹写,街道为之填塞。后来,这些石碑被称为“熹平石经”,石碑上的书法已成为汉之后隶书的标准,石经现在已是我国的国宝。那么,蔡邕又为什么给张寿写碑文呢?原来,张寿当时不是一般人,而是当时的竹邑侯相。

张寿(88—168),字仲吾,成武人,是春秋晋国大夫张老的后人。在汉代,因为科举制度还没有实行,选拔人才为官通过推荐加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被称为察举制,也被称为举孝廉。被举孝廉,首先必须品德高尚,而张寿就是通过举孝廉而被选拔为官的。据记载,“(张寿)孝友恭懿,明允笃信,敦悦经雅……”这说明,张寿的个人品行很好,而且精通典籍,学问很高。东汉时期,举孝廉是有名额限制的,二十万人口的郡国每年才能举孝廉一人,二十万以下的两年一人,十万以下的三年一人。由此可见,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因而,能被举孝廉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是当时非常轰动的事情。当时,东汉时期的高官基本上都是举孝廉出身。张寿先后在朝中担任过郎中、给事等官职,在任上,张寿从不阿谀奉承,经常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时人把他比做春秋时宋国有名的大夫孔甫。汉灵帝非常赞赏他的节操,把他提任到竹邑侯国任相国。当时,江陵王刘恭的儿子刘阿奴是竹邑侯,他的封国就是竹邑侯国,国都在今安徽濉溪县赵集孤山一带。为了监视这些侯国,侯国的属官由朝廷任命。于是,忠诚可靠的张寿被皇帝看中,到了竹邑侯国担任了国相。在竹邑侯相的岗位上,张寿明德慎罚,崇尚节俭,廉洁自律,并且减少管理国家仓库的小吏,积极发展农业,教育百姓学习各种种植技术和技艺,把竹邑侯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据记载,当时的竹邑侯国“朝无奸官,野无淫寇……”农业得到大发展,盗贼不起,疾病也不流行,人口也大大增加。当时有一个功曹周怜,从前非常放纵无度,张寿看到这个人还能改正,就怜惜照顾他,使其改正了错误。但这件事被督邮周紘知道了,就专门写了公文通过朝廷来问这件事。这个督邮原来就与张寿不合,这次就是借机生事。张寿看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不好,而且自己年纪也大了,就上表要求告老还乡。在张寿卸任回乡时,竹邑侯国的百姓们老弱相扶,紧紧拉着他的马车不舍得让他走,送行的有千人之多。回乡后不久,张寿在东汉建宁元年五月去世,年八十,葬于成武县斗鸡台。

张寿是朝中的老臣,建宁元年的时候,蔡邕刚35岁,年富力强,还没有任职为官。而当时成武与杞县的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而且,蔡邕非常孝顺,对于举孝廉的张寿,他早有耳闻,而且非常景仰。而对于蔡邕这样一个年轻的书法家、孝子,张寿的家人也早就听说了,于是不远百里邀请蔡邕写了碑文。

现在,没有史料记载蔡邕与张寿有过私人交集,但从他们都以个人美好的做人品德作为立身之本来看,蔡邕与张寿都是当时被人们所尊重推崇的人物,所以,蔡邕为张寿写碑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寿碑全文约542字,自问世以来历经坎坷,历代均摩拓不绝。到明代时仅存上段十六行,每行十四字。因失落民间,被不识货的石匠做成了碑座,毁掉四十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宛平人林绍龙任知县,将此碑保护在文庙内。现此碑可识别154字,存于成武县博物馆,得到了妥善保护。张长国 朱琳

新闻推荐

菏泽市四单位获省创新荣誉

本报讯(记者时苏建)记者日前从市总工会了解到,在第二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及2021年度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树活...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