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事办好,光有补贴就能成吗? ——许堂村扶贫启示录

菏泽日报 2016-06-22 09:18 大字

“村里准备再发展五十个蔬菜大棚,从根本上改变种植模式,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引领大家伙儿走上致富路。”日前,成武县大田集镇许堂村党支部书记许庆芳告诉记者。

发展50个蔬菜大棚,许庆芳的目标不小。如果搁到以前,村里没人敢相信;现在,大家倒觉得“就是眼前的事儿”。

许堂村是个贫困村,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一直是许庆芳的梦想。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村集体没啥积累,想帮大家伙儿也伸不出手;致富路有千万条,村民自己不愿意担风险,只能眼看人家致富。

去年,“第一书记”进村,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通过考察,村里决定,发展蔬菜大棚提高群众的收入。“第一书记”经多方协调,争取到给建大棚的贫困户每亩地补贴3000元钱的好政策。

原以为有了资金支持,群众就积极性高涨,可是结果却不理想,报名者寥寥。

好事为啥难办?

搞大棚菜种植,解决了启动资金只是一个方面,掌握种植技术才是关键。种植上没“两把刷子”,群众感到胆怯。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就带着大家去周边地区考察,并且请来县农业局的专家现场指导。最终,有6户村民“铁了心”,决定跟着“趟头一道水”。村民许波也正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

事实证明,大家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

“建大棚能不能挣到钱?扎棚子也没经验,啥都不懂!”许波说,虽然他和家人用心管理,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在种植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一段时间,棚里的黄瓜得了病,尖子很黑,窝着不长,嫩叶跟火烧了一样。到附近搞大棚菜种植多年的村庄去打听,人家告诉许波,那是黑心病,得赶快打药。

蔬菜大棚建起来后,许庆芳的心里也像装了窝兔子,七抓八挠的。光许波家的大棚里,他就不知道去了多少次。“这是村里大棚产业扶贫的第一批农户,关系到后期大棚扩建的计划能不能继续开展。咱必须知道大棚的效益到底怎么样。”许庆芳说。

“大棚内种植黄瓜和西红柿,一年能种两茬。现在,一茬黄瓜已经把本挣回来了。下一步,准备种西红柿,听说西红柿价格也不错!”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摸着石头过河的许波,成了大棚蔬菜种植的行家,很多村民来打听种棚菜的事儿,让他感觉很有面子。

在许堂村,和许波一起试水大棚菜种植的贫困户有6家,大棚占地14亩,有的种植黄瓜,有的种植西红柿、芸豆。第一年反季节蔬菜都实现了丰产丰收,不仅把建大棚的成本回收过来了,手里头也有了盈余,大家越干越有劲儿。

要说最兴奋的人,还数许庆芳。在他看来,第一批贫困户种大棚菜成功,意味着村里的“一村一品”建设就有了根基。

据了解,成武县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通过示范带动,重点发展大蒜、芸豆、花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县里设立300万元“一村一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联合县农商行,实施“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贷,对发展基地500亩以上的特色种植和带动贫困农户脱贫100人以上的,确认为“一村一品”重点村,优先给予贷款贴息。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重点村117个。

记者 武占民

新闻推荐

菏泽举行抗洪烈士王东海同志追悼会英雄魂归故里

作者:潘明见习记者熊苗时报9月23日讯 (杨修塔 马晓宁 特约记者潘明 见习记者熊苗)萧瑟的秋风,催促着归根的落叶;鲜艳的党旗,映衬着回乡的英魂。9月22日上午,在四川省凉山州抗洪抢险战斗中英勇牺牲的...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