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警山东总队成武县中队: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49年实现安全无事故

济南时报 2014-08-01 02:53 大字

刻苦训练 记者郭尧 摄于荷泽

□通讯员 潘明 卢亚其 本报记者 赵樱宁

武警成武县中队——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这是一支担负成武县看守所看押看守任务的部队。据了解,中队连续19年被评为“标兵中队”,连续48年实现“三无”,获得总队以上荣誉奖励160多项;中队党支部先后22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支部”,3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5年中队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2012年被全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

“忠”字玻璃的故事

在中队荣誉室的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两块上世纪60年代保存下来的“忠”字玻璃。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上面的红漆几近斑驳,其中一块玻璃还因破碎而用胶带粘合,却依然让看到它的人肃然起敬。

指导员张志南介绍,每逢党、国家和军队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每逢特殊敏感时期或遂行重大任务,尤其是每年新兵下队,组织官兵围绕“忠”字玻璃上一堂教育课是中队雷打不动的“规矩”,“玻璃很小,但承载的历史很重”。

早在2003年6月,中队组织第一次营房搬迁。老营房玻璃门上的两块“忠”字玻璃,因之前有一块在战士们打篮球时不小心打坏,所以搬迁时大家都没怎么在意。就在老兵退伍前一天,上等兵汪杰将两块用红绸子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玻璃,郑重其事地交到时任指导员柯献军的手中:“这两块玻璃见证了中队一茬茬官兵对党的无限忠诚,说啥也不能丢了忘了,所以当时我把它们收了起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现在把它交给支部。”

无论时空如何变迁,中队始终不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把对党忠诚内化为建队基因,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在官兵心中上铆子、扎根子。每年新兵下队,中队都要组织官兵在“忠诚石”前进行宣誓;每年老兵复退,都要组织退伍老兵在“忠诚路”上向警徽告别。

贫困老兵将珍藏火炬捐给中队

2008年7月,中队老兵王国启经过层层选拔、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2万余名火炬手中的一员。退伍后,得知中队新建荣誉室,家境贫寒的他不顾家人极力反对,坚持把原本可以卖10万的火炬捐给了中队。

“成武中队的官兵只听党的话、跟党走,不会跟钱走。”总队政治部主任任延波说,“王国启存入的不仅仅是一名战士的荣耀与自豪,而是把一颗忠诚之心永远根植在了培养他、塑造他的光荣集体”。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提出后,中队及时把强军目标基本观点、精神、要求制作成记忆卡、口袋书,让官兵随身携带,训练间隙读一读、业余时间议一议、相互之间考一考;在中队“卫士网”开辟学习专栏,引导官兵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官兵重温忠诚卫士誓词,践行忠诚卫士守则。

2014年4月10日,时任指导员范承刚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个基层代表,参加了全军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一举创造了与会代表所在单位编制最小、职务最低、年纪最轻的“三个最”记录,而且发言得到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百余起

4月16日,从中队退伍近20年的王荫才等4名老兵回到中队,特意在荣誉墙上寻找自己的照片和荣誉编号。当看到当年中队党支部给自己的评语时,几位40多岁的硬汉子当场泪流满面。结合青年官兵兴趣爱好特点,中队坚持把荣誉激励渗透到方方面面,定期组织官兵话队史、唱队歌、学队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十评”活动,时刻激励官兵奋勇争先、不甘人后,既把对党忠诚浸入颗颗脑袋,更落实到每次行动上。忠诚的血脉早已灌注中队官兵身上的每一条末梢,喷涌不息,代代传承。

中队连续49年实现执勤目标安全无事故,先后制止犯人企图脱逃事件35起,圆满完成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百余起,被驻地群众誉为“武术之乡铁拳头、伯乐故里守护神”。

新闻推荐

立足文化建设 打造过硬队伍

相马大师伯乐的故里就位于成武县,伯乐以能相千里马闻名于世,并常常被视为千里马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新的时期,成武县人民检察院以伯乐文化为依托,坚持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队伍建...

成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