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街区: 科教之城的文脉记忆

合肥晚报 2022-01-21 00:43 大字

改造后的城隍庙,霓虹灯掩映古朴建筑,美妙无比。

特色鲜明、文艺范儿十足的后街

古色古香的后街景致

粉墙黛瓦的徽州元素在后街处处可见

文化底蕴丰富的黉街

别具一格的黉街街景路灯摄影

城隍庙夜市内灯火通明

特色商业街,是一个城市经贸繁荣的标志,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反映,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提升城市品位,创新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增长,合肥市从2014年起开始培育评选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特色商业街区。合肥后街、黉街、城隍庙文化旅游商业街、义井路民俗花卉街纷纷亮相……截至目前,合肥拥有市级特色商业街33个,省级及以上特色商业街区12个,其中国家级3个。

后街:沉淀老合肥的文化记忆

在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南路与皖江路交叉口,一条散发着徽派文化气息的创意时尚休闲街区静静伫立,主打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酒吧文化、区域文化、记忆文化等休闲文化主题。合肥后街的诞生,也悄悄见证了庐州这座城的变迁。

很难想象,如今流光溢彩、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区,曾经竟是一排排老旧的工业厂房。十几年前的合肥,南二环路沿线区域遍布工业厂房,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所在;如今,这批老工业厂房不再承担工业发展的重任,逐渐转型为特色餐饮或休闲娱乐商业街区。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合肥后街,你能感受到徽文化元素和建筑元素的巧妙融合。在闹市中乍然遇见一派粉墙黛瓦,花窗翘角,顿觉尘嚣隐退,岁月静好。冬雨潇潇,朦胧的空气中若隐若现地勾勒出青色的马头墙和几片滴着露水的石匾,一不留神,便会以为自己梦回杏花烟雨、斜阳院落的徽州。

2009年,知名设计公司开始对望湖街道朱岗社区的这片工业厂区进行整体设计,合肥后街一期、二期繁华面世。一栋栋厂房摇身变成徽派建筑,一个个商业企业竞相入驻,商业氛围日渐浓厚。白天,这里时尚蕴籍,大气优雅;晚上,这里霓虹闪烁,璀璨如昼。

在设计中,“徽文化”被引入项目改造,各种复古元素、古今结合等经典桥段处处可见。此外,还悄悄植入现代时尚元素,在光和影的衬托下,既延伸了城市建筑文脉,又以现代理念赋予旧厂房全新的生命与内涵。

合肥后街三期项目名叫“后街·徽珍堂”,徽珍堂在原有工业厂房上加以改造,整改后的厂房一跃化身为青砖小瓦马头墙、四廊挂落花窗格,更有部分户型拥有独立门院,看上去不像是餐饮娱乐集聚群,更像是古徽州大家族院落。

作为合肥市首个徽文化主题街区,合肥后街自2014年开街以来,呈现出一派有特色、个性化、文艺范十足的景象,随着后街业态的持续丰富,一个极具文化体验、娱乐体验的街区正在靓丽呈现。2015年,合肥后街凭借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成功通过评选,晋升为市级特色商业街。

黉街: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丰富

合肥的特色街区不少,有条“黉街”却别具一格。黉街位于合肥新站区磨店职教城梦溪路与学府路交口,其周边有十多所高等院校,是合肥科教文化特色街区。黉街的建筑风格以民国时期为参考,充分挖掘新站区及磨店地域历史文化,突出科教人文特色,不但聚集全国各地名小吃和安徽老字号餐饮及特色餐饮,还包括大型超市、影院、酒店、各类零售、大学生创意创业园等丰富的业态,是安徽独具特色的美食、旅游、休闲、文化街区。

黉街所处的磨店职教城,在2009年初,主干路网才建成,但到今天,已经有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等19所院校进驻,有近10万名学子在这里学习生活,给这里带来无限的青春和活力。

2017年12月,黉街开街。黉,是古代对学校的称谓。“黉门”“黉宫”等指的都是学校。《后汉书·仇览传》有载:“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晋书·戴邈传》载:“古之建国,有明堂辟雍之制,乡有庠序黉校之仪,皆所以抽导幽滞,启广才思。”明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载:“ 南云翁者,少为诸生,有声于黉校之间。”清褚人获 《坚瓠十集·真若虚传》载:“少年业举子,博识洽闻,游黉校,好侠,多盍簪,颇有季良之风。”民间也素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之说。以“黉”命名坐落在职教城的文化街区,恰如其分。

黉街周边有19所院校,近十万青春学子,也使这条街具有了青春的特质。整条街区有清末民初的风格,也有许多改革开放初期的陈设。斑驳的高低柜,简朴的黑白电视机、搪瓷茶杯、算盘,以及墙上贴着的各种奖状,一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家庭的场景,让人看了备感亲切,也使黉街多了一些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黉街的装饰复古又不失创意,满街都是富有设计感,又带有江南韵味的各种造型灯笼,让人感觉朝气蓬勃。黉街是年轻人的休闲街区,周末这里是学生们逛街的好去处,在这里购物,品尝美食。

黉街也是“舌尖上的黉街”,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名小吃和安徽老字号餐饮及特色餐饮,长沙臭豆腐、海鲜烧烤、庄墓圆子、下塘烧饼、鸡翅包饭、钵钵鸡、驴肉火烧……大大小小55家特色小吃与非遗手工,熙熙攘攘在这条街上闹腾开来。从东北到海南,从新疆到上海,上千公里距离的味蕾精华浓缩在“黉街”里,酸甜苦辣,丰富且浓烈。

这里远离繁华中心,却十分接地气。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学生群体,黉街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引进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这里同时也拥有新站区最大的超市和影院。

此外,黉街还拥有水街、庐州书院、龚家祠堂、少荃祠、合肥科教人文主体公园……黉街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课余可逛可玩的场所,充溢着满满的科教人文特色、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吸引了很多旅游达人来此打卡。

城隍庙文化旅游商业街:探究庐州文化的“亮丽名片”

“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位于庐阳区安庆路西段的城隍庙是合肥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之一。它不仅见证了合肥古老的文化历史,也书写了合肥改革开放后的商业传奇。看庙会、赏民俗、逛古玩城、淘小商品……这里承载了几代合肥人的儿时回忆。从昔日的小商品市场,到如今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城隍庙经历了一场华丽“蝶变”。

合肥城隍庙,原名“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庐州首任知府孙觉被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孙觉,字莘老,江苏高邮人,北宋文学家,是苏轼、王安石、曾巩的好友,是黄庭坚的岳父。清咸丰三年(1853年),城隍庙毁于战火。

清同治十年(1871年),地方官筹款重建,并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修建,后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清光绪五年(1879年)续建。上世纪50年代,合肥城隍庙遭到了严重破坏。1980-1982年,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城隍庙。1985年,合肥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安徽省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合肥市决定,拆除城隍庙南的居民建筑,环绕合肥古城隍庙建一个小商品市场。

1986年1月,经营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城隍庙市场建成开业,1994年底,城隍庙二期工程告竣,增加了2.5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城隍庙迎来了繁荣的时刻,成为无数老合肥人心中的“小商品市场”和“民俗文化场所”。炒货大王、灯具大王、裤子大王、衬衫大王、牛仔大王、茶叶大王……各具特色,彼时的城隍庙堪称是合肥个体私营经济的摇篮。

2013年9月,根据庐阳区“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整体战略部署,城隍庙整体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旨在打造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2016年1月,改造升级后的城隍庙庙前区域对外开放。7月16日,城隍庙“最文化”“最合肥”“最特色”“最丰富”“最齐全”“最热闹”的“六最”夜市正式开市,首日5万客流、首周20万客流让城隍庙成功跻身合肥最具人气特色街区。

2018年2月8日,修竣后的庐州城隍大庙正式对外开放,大庙内增设了庐州历史文化展示馆,以“恢复传统文化,吸人气聚商气”为目标,突出城隍庙传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升级后的城隍庙以时尚庙前——潮流文化、创意市井——市井文化、老字号荟萃——传统文化、城隍之根——民俗文化、徽商雅集——徽商文化为主打方向,从建筑风格、景观小品、灯饰门牌、标识系统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城隍庙的文化底蕴,缔造传统街区浓郁的人文风情。

如今,这里正成为合肥最具人气的文化展示地之一。每逢传统节日,街区内都会上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庙会,尤其是每年一届的新春文化庙会,整个街区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今天的合肥城隍庙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与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等一起,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集聚地域文化大众体验、地方风情观光和多业态商业积聚的商业旅游文化景点。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合肥科技助冬奥

1月19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低温雨雪冰冻耦合环境舱内,技术人员正在通过暖体假人对冬奥服装进行性能测试。该...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