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大“势”,方能成大“事”
新闻背景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1月4日,《合肥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出炉。此次规划的创新举措之一,是提出坚持创新驱动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包括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鼓励引导科技型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见合肥晚报1月5日A6版报道)
新年伊始,“科里科气”的合肥,就给民营企业送来了超值“大礼包”。
“网红”合肥,气象万千。以民营经济为例,合肥的民营经济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直至今日,已经撑起“半壁江山”,为合肥气质的养成,贡献了强劲动力。
“十三五”期间,合肥的民营经济增加值逐年攀升,2020年达到5349.7亿元。到“十三五”期末,合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3%,贡献了66%的税收、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4%以上的企业数量。
在前不久发布的“2021安徽百强企业”榜单,出现令人瞩目的变化:合肥民营企业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280.21亿元销售收入跃居榜单第三位,一举打破前三甲长期由国企占据的局面。
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持续扩张、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对合肥稳定增长、提供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贡献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样的,合肥围绕“科创名城”建设,创新举措频出。从被国家列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开始,合肥就率先从破除科技体制机制的沉疴入手,启动了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一路狂奔的合肥,勇于探索科技体制创新,不断破除体制机制的“隐形樊篱”,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深藏于“科技富矿”中的生产力集中释放出来,打造出了个性鲜明的“合肥模式”。
所有的过往,都是为了成就明天的序章。踔厉奋发,就是持之以恒的不怠笃行。
身处世界百年变局与复杂形势交织的今天,民营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不断出现,难点、痛点、堵点频发。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党委政府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步子该如何迈,才能更稳健?如何用强大定力穿越不确定性?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的就是,不闯,才是最大的失败;不干,才是最大的输家。正因为难干,才让人觉得难得;只有多干,才能多得。唯有政企同心、相向而行,才能更进一步,制胜未来。
只有谋大势、观大局,方能干大事。此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善于担难、乐于担苦、敢于勇闯,从而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要吃透、把准、用足中央精神、国家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要打破藩篱、打碎桎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各地各部门要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使有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站在高起点上,合肥立下了“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的Flag。新年刚刚启程,合肥就亮出“大招”,出台《合肥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使出浑身解数,力促民营经济大展宏图、大放异彩。
“科里科气”,是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之一。科教资源,是合肥最大的资源禀赋之一。比如,在2021年中国科技10项重大突破中,就有4项与合肥有关。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驱动,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动力更加强劲,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这次,合肥甚至将“国之重器”向民营企业开放,体现了改革的胸襟、发展的格局、前行的执着。以改革者的面貌深化改革,以创新者的姿态勇敢创新,以开放者的胸怀拥抱开放。
所谓“天地革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人”。合肥的这种顺势、破局、创新、变革,正应了这句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在安徽“拉高标杆、争创一流,做实干担当的表率”新征程中,要想成为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必须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干劲再冲一点,才能让前行的每一步都出色、出彩、出众。
前行的路上,每一次微小的突破、创新、进步,都会擦亮一个小火苗,积聚多了,就成了熊熊的如椽之炬。
特约评论员 宫礼
新闻推荐
星报讯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合肥市淝河镇葛大店社区退管办给辖区退休人员每人准备了一份慰问品——十公斤的优质大米,表达对...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