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惊艳每一个见过我的人!

合肥晚报 2021-09-24 00:57 大字

大家好,我叫“巢湖”。

你们也会亲切称呼我:“安徽的宝贝”“合肥最好的名片”。

如果你问我今年多大?时间太久远,我自己也说不清。

不过,在我的家乡——巢湖流域流传着一个千年传说,我的形成与地质变化有关,距今1.2万年前的地层断陷。“陷巢州,长庐州”讲得就是我的出生故事。

我生于天地之间,长相清秀脱俗。千余年来,许多文学大家都被我那八百里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一湖碧水所惊艳,留下了许多称赞我美貌的名句名篇。

早在远古时期,有巢氏就带领人类在我身旁构木为巢,开启巢居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我陪伴着一代代江淮儿女成长。人们喜欢与我亲近,逐水而渔、临水而居,我也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然而,这也是我“苦恼”的源头。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开展,我逐步演变为半封闭型湖泊,我的身体负荷不了污染,我身体里的鱼儿、草儿,甚至是微生物数量都在下降。

我清秀脱俗的脸颊有了一块块油腻腻的“绿色伤疤”,尤其是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令自己都感觉到恶心的臭味。

就如千百年来我的美貌被广为传播一样,我“生病”的事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类逐渐明白,要与我和谐相处。

在上世纪的最后一个五年,我被列为全国“三河三湖”治理重点。

可是,想要抚平我身上的伤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内分泌”系统已经有些紊乱。

解铃还须系铃人。

2011年8月,安徽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合肥成为我的“专职主治医生”,启动了一系列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帮我“减负”,让我休养生息:十年禁渔禁捕、禁止污水排入、拆除岸边农家乐、划定了巢湖流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红线”……

帮我“增能”,让我强筋壮骨:一座座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每条入湖河流都有“河长”、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启动……

帮我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身体”循环系统,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实现共治!

我知道,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治疗期”,疗效不是立竿见影,却能让我脱胎换骨,由内而外重焕光彩。

现在的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有了好的变化:水变得清,鱼儿增多了;蓝藻少了,今年也不臭了;鸟儿多了,连我多年未见的好朋友“国宝东方白鹳”也回来了……

选对了方向,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吧。

为了重回颜值的高光时刻,我愿意等,也相信合肥凭借这股“愚公移山”“包公铁腕”的精神,一定会让我重新变得清新脱俗,惊艳每一个见过我的人!

巢湖

生态环境篇

数说这5年

过去五年,合肥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绿色答卷:

●空气质量

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3年到2020年连续7年保持“双下降”,PM10、PM2.5浓度,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分别下降49.6%、59.1%。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85%,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

合肥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

今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空气质量优良率86.0%。

●水环境

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去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今年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为5月30日,与去年同期相比,推迟了近2个月,水华发生次数减少20次。

今年6月,国家三部委公布“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十大工程”,巢湖是全国唯一入选系统治理的湖泊。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

2017年双桥河消除劣V类,2018年派河消除劣V类,2020年南淝河消除劣V类,合肥市劣V类水体比例由26.7%实现清零。

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十二五”末的60%上升至“十三五”末的73.3%,水污染防治考核排名由全省倒数跃升至全省第一。

今年1-7月,全市20个国控断面中19个达标,其中4个断面优于考核标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几何其实 并不可怕

吃饭时,盯着快要见底的盘子,发现盘底的花纹深深浅浅,圈圈点点,就像是一道道时空之门,向我层层打开——我不小心跌入了几何...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