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试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 将养老床位“搬”回家 满足失能老人照护需求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机构服务?近日,庐阳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今年拟在辖区两个街道试点建设不少于5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对象为该区年满60岁的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或年满85岁高龄、空巢、独居的轻度失能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低保、特困等困难老年人家庭优先纳入。
政策扶持 满足失能老人居家养护需求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许多失能失智老人家庭面临的迫切问题。庐阳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相当于将养老院的养老床位“搬”到老人家中,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照护服务。此举既可以满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也能缓解中心城区护理型床位紧缺的压力。
根据计划,2021年度,庐阳区拟在辖区三孝口街道试点建设不少于3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在亳州路街道试点建设不少于2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对象为本区户籍,居住在本区,年满60岁中、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或年满85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的轻度失能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低保、特困等困难老年人家庭优先纳入。
那么,如何将养老床位“搬”到老人家中呢?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即在老年人家中按照养老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进行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依托专业医护队伍、智能养老设备和服务平台,为有康养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中,为保障失能失智老人的居家安全,在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房屋布局的前提下,在服务对象家中对生活设施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如安装床边扶手、助浴凳、一字扶手等。
同时,安装智能设备,由平台进行线上全时段监护,确保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得到救助,如安装智能床垫、活动智能监测及摔倒报警、一键呼叫器、智能安防等智能化服务设备。智能设备将接入服务机构的信息管理平台, 并与市、 区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连接, 实现信息交互共享, 接受民政部门的统一监管。
“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是家庭养老床位的必要条件,平台监测和专业照护是家庭养老床位的实施路径。”工作人员表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以智能设备为数据来源,以24小时坐席服务为保障,以护理型人才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旨在形成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家庭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医康养护
打造“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将养老床位“搬”到老人家中后,老人可以享受哪些专业化的服务呢?据介绍,设置居家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由服务机构与老年人签订照护协议, 明确服务内容、 服务频次及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包括平台信息类、生活照料类、医疗康复类和长期照护类四个大类的服务。
平台信息类服务包括:通过智慧服务终端 24 小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 呼吸、 心律、 睡眠质量) 及活动情况; 通过智能监测仪实现老人活动监测、 摔倒自动报警; 通过智能呼叫器实现一键呼叫、实时定位等功能; 通过智能安防设备监测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服务平台要对老人实行24 小时监护, 每天早、 晚通过平台查房 2 次, 接受老人 24小时咨询, 提供紧急救助, 并将老人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每日通过 APP 发给老人的监护人。
生活照料类服务包括: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清洁、 生活照料、 心理慰藉、 陪就医、 代购物等服务。
医疗康复类服务包括: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师、护师、 康复师等专业力量, 根据老人的不同状况, 每周至少提供 1 次上门巡诊, 测量血压、 血糖、 康复护理、 医疗保健、上门洗浴、 应急救助等医疗服务。
长期照护类服务针对重度失能, 生活必须依靠长期照护的老年人,由专业照护师提供 24 小时或 8 小时上门专护。
庐阳区民政部门还要求,细化确定服务项目清单, 服务项目清单应根据老年人的失能等级,区分不同标准的基本养老服务套餐和自选养老服务项目清单。
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试点,庐阳区希望积极探索家院互融的养老服务模式, 满足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中度、 重度失能老年人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专业机构服务的迫切需求。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区各乡镇、 街道逐步推广。
刘庆春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致敬革命先烈 书写红色感怀 江淮小记者走进蜀山烈士陵园来稿选登
在清明节到来之前,江淮小记者们前往蜀山烈士陵园,缅怀为国家、为人民献出青春与生命的江淮烈士们。在聆听烈士故事、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