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天空里寻找坐标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合肥市第六十一中的老师而言,爱,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每位六十一中人都在用满满的爱,守望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呵护着孩子们的平凡梦想。
把学生的冷暖放心上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养什么性格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
合肥市61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1500多名学生有95%来自于进城务工随迁家庭。这些孩子的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大多居住在面积逼仄的出租房,有时甚至摆不下一张书桌。
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上,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这是61中从校长到老师的共识。那年冬天,小学部班主任谢雯老师在教室晨检时发现小严的校服拉链坏了,中间敞开着,鼻子冻得通红,但在被问到时他颤声说:“老师,我不冷。”回到家,谢雯熬了几夜,给小严织了件新毛衣,可他拿到后两天都未穿上身。谢雯忍不住问:“毛衣不合身吗?”小严扬起稚嫩的小脸:“新毛衣太好看了,我要等星期天洗过澡再穿。”初中部班主任姚萍老师有个习惯,午间配餐总是亲手给孩子们打饭,她说:“我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应该吃什么,应该吃多少,我最清楚。”姚萍也因为对学生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呵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姚妈”。
为了鼓励学习努力、表现优秀的同学,学校特别设置了“免费午餐”奖,奖励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免费午餐券,并颁发证书。家访时,老师们常常能看到在近乎“家徒四壁”的居住环境里,有一面墙被打理得格外整洁,在最醒目的位置悬挂着“免费午餐”奖励证书。
把学生的安全放心上
理解孩子是教育的起点,而不去孩子的家庭走访,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孩子。在61中,家访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因为学校坐落在拥挤的菜市场旁边,很多学生每天上、放学需要穿过车水马龙的菜市场。针对学生家庭租住在小平房、棚户区,安全意识差、安全隐患多的状况,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名为“走心”的专题家访:走一遍学生上学路线,看有无交通、坠物、溺水隐患;走一遍学生家庭屋内屋外,看有无用电、煤气安全隐患。
有的老师一年能走访40多户家庭,基本把班上所有学生的家庭都走了一遍。
刘昌刚老师最看重的是自己班上的“数学王子”小聪,但是这个孩子的成绩偶尔也会出现起伏。后来经过家访,了解到小聪和父亲租住的群租房太嘈杂,为了能有个安静的地方学习,小聪经常躲在附近医院的住院区走廊里看书,晚上就抱着书包,在长椅上过夜。事后,小聪告诉刘老师,“老师,请相信我,再熬一段时间就好了,考上高中就能寄宿了,我就能有看书的地方了。”这番话让老师忍不住落泪。家访过程中充满了感动,孩子的行为有时甚至在激励着老师,让老师们回来之后仿佛又攒足了能量,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些孩子教出来。
把学生的成长放心上
让快乐童年温暖幸福人生,学校努力构建“学业质量主体 艺术素养两翼 生涯教育领飞”的育人模式,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针对学生学业两极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开展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发热。体育和艺术是孩子们翱翔的翅膀,除了能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毅力与自信,开阔视野。61中为这些从来没有上过体育和艺术培训班的学生们开设了合唱课,成立了“乐同”合唱社团,成立了足球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参加比赛,展示风采。
作为省内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实践“生涯教育”的学校,61中采用研学的形式,9个年级的学生分成18条路线,分别走进医院、银行、大学、汽车厂、消防中队等场所,体验不同的职业生活,激发职业意识,树立职业志向。
关爱随迁子女、用爱点燃梦想。2019年7月《中国青年报》以“走在菜市场边上的教育”为题对学校办学实践进行专版报道;61中教师集体成功入选2019年度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把学校办成百姓满意的好学校是我们61中永远的追求。
新闻推荐
李荣君:学生的“慈母” 女儿的“狠心”妈妈 推荐学校:合肥市竹溪小学
“假如学生是天使,我就是他们羽翼下的风。我会专心做教育,把爱心倾注给学生和自己酷爱的教育事业,并坚定地走下去,在最美...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