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出发的知性记录 读王贤友《从心记》

市场星报 2020-11-28 00:33 大字

与贤友君交往时断时续,就在中断交集的这几年中,他的价值追求尤其文化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停步,而且耕耘与收获并举,不断修出正果,刚刚收到的这本博闻杂记《从心记》,就是见证。从电子版到纸质正式出版物,几经阅读与欣赏,不禁悟出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属于心灵的文字,从心灵出发,最终还是要回到心灵!无论是知识、是朋友,还是对自然、对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思,皆被心灵打包收下且留下美丽的文字记录。

这本书冠以“从心记”,“心”便是核心,从心而记,貌似感性有余,其实也不乏知性乃至理性的参与与渗透。从心灵出发之始或许就是感性的起步,但当到达了心灵的接收站,一切感性也便升华为知性,沉淀下来,就会隐隐闪烁着某些思考与知识的余辉。

此书从命题到取材各异的记录,也折射出作者的性格之放达,为人之坦荡且兴趣之广泛,平日里乐于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广交天下良师益友,自然,读书有所得,交友有所得,观世间文化百态皆有所得,于是,经过心灵的认可与验收之后,便形成了这本《从心记》。

“记”在古代就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的散文。当散文说已经成为文学文体中一种约定成俗的定格,“记”的散文观念就大大弱化了,但这个“记”字的张力未减,古往今来,国内国外,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及其文化成果包括科技在内,都是通过“记”而形成文字,形成蓝图,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由此可见,“记”字当头,许多时候就意味着文化人在干苦力活,大“记”大苦力,小“记”小苦力,王贤友把自己认知范围内一切值得记的事物“记”成了一本书,堪称劳苦功高了。

全书以“记”贯穿始终,取材纷繁,多系细微事物的感悟甚或一念之间构成文字,篇篇曰为杂记也就顺理成章。

作者从自然气候杂记而起,接踵而来的便是对人类精神的点滴反思,对小时候看戏的点滴体会,对狗是人类忠实朋友的点滴认知以及对合肥本地种种非物质文化现在时所见、所闻、所感之点点滴滴,皆入心成“记”,蔚然成篇,从而聚沙成塔构成了这本“杂粮仓库”式的《从心记》,颇值得为作者叫一声好:这本虽“染”而“繁”却又不乏知性的笔记体随笔集,凝结着作者博于读、善于思、勤于记的良好习惯,常言道,铢积寸累,集腋成裘,用在对王贤友其人其文之评价,应该比较客观恰当吧。

五大“记”中,为笔者格外欣赏的是“垄上记”,即故乡故土风俗篇。这一部分文字,显得更真切,入心更深,每一记似乎都饱含人生成长的印记,读起来常常有一种你中有我的感受,如此,文字就有了力量,尤其是那些民俗之化的活性,洋溢在字里行间,就把故乡烘托成了一种近在眼前的家园,温馨而又亲密,像是母亲仍然默默不舍地把孩子拥在爱的怀抱里。

当然,此书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文“杂”而难以成就一“大”,也因文“繁”而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劳乃至丢失,在人心浮躁的今日,推出这样一种杂记密布的图书,未必能讨好当下的悦读市场,尽管文字活跃,多变,花样繁多,也发自内心,充满知性,但年轻一代的读者是否有耐心接受这样一种碎片式的互动方式,无疑是贤友君乃至《从心记》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来日方长,贤友君的文化之旅仍然走在路上,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成果问世,生活总是给那些坚韧而又勤奋的人准备好一个又一个诗意的酒杯!

新闻推荐

12月2日停气通知

为消除明珠大道柏堰雅苑中压小口径钢管安全隐患,现定于12月2日13:00至17:30对明珠大道至长安路之间的樱花路段沿线区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