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童年的连环画

新安晚报 2020-11-06 10:19 大字

□合肥郎章正

连环画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60岁以上的人,连环画可以说是启蒙教育的起点。它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给童年带来无穷的快乐。它不仅帮助我们增长知识,了解历史,提高写作水平,也是让我们接受正确人生观教育的精神食粮。

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爱读书的儿童来说,拥有一本心仪的连环画或简易读本,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那个时代,大多数家庭省吃俭用,难有余钱,而且书籍也不是很丰富,获取书籍的渠道也比较少。买书看,百分之八十的少年儿童是办不到的;去书摊租书看,一分钱可以看一本连环画,100页以内可以看二本,看完即还给摊主。那时候,马路上、巷子里有不少这样的书摊,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换各自拥有的连环画阅读。

1963年,我来合肥读书,住在长江路第二小学内。之前我在乡下,没见过连环画,在学校院子里看到几个孩子坐在台阶上,聚精会神翻看连环画,觉得好奇,就走过去站在他们身后看。一次在院子里,我站在一个孩子背后看书,遭到吐槽,发生争执,被双方家长听到了。父亲很生气,喊我回去,问明情况后,他叫来学校管图书的孙庆庄老师,同他讲,能否每周借两本连环画给我看。孙老师说没问题,随即打开书柜让我自己拿,约定每周借还一次。此后,看书方便了。学校图书都放在一个书柜,连环画、简易读本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部头书籍,加一起也不到一百本,不到现在我家藏书的四十分之一。最初只看连环画,连环画看完了,开始看简易读本,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近现代的,记得有《斯巴达克起义》《赤壁之战》《太平天国》等。

夏季,家长偶尔会给三五分钱买支冰棒吃,我舍不得买,把钱积攒下来买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包上书皮收藏着,用于跟其他同学换书看,或隔一段时间重新阅读,收获也不一样。最难忘的一次,是我在租书摊上,看到一本连环画虽然旧,但完好无损,定价九分钱,而新书卖一角三分钱。当时我手中只有八分钱,和摊主商量能否把旧书卖给我,摊主同意,但不讲价,我只好回家要了一分钱。买了这本书后,摊主后悔了,买新书要加四分钱,我却非常高兴,因为四分钱要攒很长时间。那时,我几乎把学校里的连环画和简易读本都看了一遍或几遍,还经常在做完作业后,就到书摊前蹭书看,有时忘了吃饭时间,经常看到书摊没人或收摊为止。

连环画,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让我在阅读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许多连环画和简易读本,给我留下深刻记忆,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喜欢历史、地理、文学,成年后常收集地方史资料,整理成文,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先后在省、市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此类文稿一百多篇,并把部分作品汇编成册,出了《庐州记忆》地情卷和人物卷。

在城里待了三年半,1967年国庆节,我依依不舍回了老家。离开合肥时,我把积攒的连环画等二十多本书打包带回老家,在乡下有时间就拿出来阅读,随着年龄增长,理解也加深了。这二十几本书,一直伴随我度过五个年头,给了我知识的力量和未来的梦想。

1972年,我参军离开家乡,临走时,我把书捆好,放在柜子最底层,反复叮嘱弟弟把书保管好,想看时拿出来阅读,不借人。四年后,我探亲回来,问书还在吗?说一本都没了。大部头书被撕了,连环画借给别人,没能收回,很遗憾。家中只有1992年版的四大名著连环画全册收藏至今。

连环画,童年的记忆。

新闻推荐

23年她无偿献血39次

本报讯23年来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次数多达39次,献血量高达13200毫升,20多张献血证,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志愿服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