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大地律动 探寻地心奥秘 江淮小记者们走进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来稿选登

江淮晨报 2020-08-12 05:24 大字

了解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小记者们在参观学习。

讲解员老师出问题,小记者们抢答。

在唐山大地震44周年之际,江淮小记者们走进了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在教育馆中,小记者们穿梭在地震的时光隧道,近距离感受大地的律动,实景演练地震逃生,在互动中学习地震知识和逃生技巧。经过了半天的学习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记者们都有哪些所思所得吧!

楚力行六安路小学二年级(9)班

昨天,我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参加江淮小记者的活动。老师给我们讲了地震时光隧道、地震多米诺、地心之旅等,体验了地震体验屋、家庭防震演练屋,还感受大地的律动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地震体验屋、家庭防震演练屋和知识竞答环节。

我们来到了家庭防震演练屋。看完屏幕上的家庭防震注意事项后,老师数了三个数后,让我们找到认为安全的地方。同学们一个个都抱头逃窜,一动不动地躲在角落里,直到老师说好了,体验才结束。通过体验,我了解了在地震时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懂得了在紧急状况下,要有序撤离,不能惊慌失措。

活动的最后,是知识竞答环节。同学们一个个都全神贯注地抢答。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精美的礼品。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地震知识,而且非常有趣,以后我要多报一些江淮小记者的活动。

点评:力行,可以看出你对地震体验、防震演练印象最深,也很感兴趣。让更多小朋友掌握地震逃生技巧、强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也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希望你继续保持热心参与、积极好学的劲头。在写作方面,你可以着力在“全面”上下工夫,文章中要尽量包含所见所思所悟的各要素,比如你还可以大胆想象,谈谈对地动仪的看法,谈谈对地震知识的了解,谈谈对抗震救灾事迹的感悟,这样你的文章可以更加充实饱满、生动。

王仁宇郎溪路小学四年级(2)班

地震的来源是什么?地震时该怎样自救?地震时怎样躲藏是不正确的呢?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

老师带着我们首先参观了破坏性的地震科普长廊:山西洪洞赵城8级大地震,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等,都是破坏性很高的地震,伤亡惨重。河北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后来人们把7月28日这天当作防震减灾日。

紧接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地壳的运动,并告诉了我们:“地震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的危害很大,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伤亡,还会让人类的心理受到巨大的伤害。”老师说:“5级以上的地震是破坏性的,而3级以上的地震是有感地震,以我们现在的房子来看,5级的地震还是能接受的,大家完全放心。”这时有一个小记者提问道:“那我们合肥会有地震吗?”老师说:“会,不过几率很小,虽说我们合肥在地震带上,但经过专家的探测,我们合肥还是很安全的。”老师又继续说道:“中国有很多地震带,其中最有名的叫郯庐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很长,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穿过我们安徽省。”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地震发生时不要慌乱,可以躲到厨房或洗手间里,用枕头盖住头,但不能躲在木头床下、大衣柜里,或者非承重墙边。老师带着我们小记者还做了一次逃生演练呢。

最后老师带着我们小记者来到许愿墙前,同学们纷纷写下愿望,贴在墙上,我也许了一个愿望:“希望人类能爱护地球,希望人类都能平平安安。”

点评:你的文章很棒!思路十分清晰!开头的疑问既在吸引读者深思,也交代了文章的结构。我本以为你开头的三个疑问句只是随意提出的,通读下来,我惊喜地发现,你的文章一一回答了开头的每一个问题。不过“地震的来源”部分,着墨太多,显得文章有些头重脚轻哦。

袁志轩 逍遥津小学金都校区三年级(1)班

穿上红马甲,带着笔记本,再次参加我渴望已久的《江淮晨报》小记者活动,此次活动地址位于合肥市电厂路18号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我立马冲进了馆内的大厅。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非常醒目的大字:“传递知识、珍爱生命、你我同行、防震减灾”,这是该馆的宣传主题。看着这些文字,我突然变得安静庄重起来,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迎面走过来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声音甜美的讲解员阿姨,她让我们有序排成两列纵队,我们跟着她走进今天的七大展区。首先讲解员阿姨带我们来到地震时光隧道,了解了历史上几次大的地震,比如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的8级大地震,这是我国史册上有详细记录的大地震。还有就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由于当时人们都在睡觉,所以此次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的悲剧。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纷纷发出感慨:地震真的太可怕了!

穿过地震时光隧道,老师带我们近距离地了解地震知识,当老师说到地震波横波比纵波破坏性大时,我们纷纷走上演示器,感受横波和纵波的走向和幅度。当老师带我们来到“地震多米诺”展区时,一个个让我们感叹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我记住了林浩、曹洋、周子耘等英雄少年的名字,他们和我差不多年纪,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贡献,我要向他们学习。

最有趣也是最刺激的环节莫过于“地震体验屋”了,刚一进屋子,先是看着动画屏幕,然后屏幕上画面突然消失,紧接着房间变暗,脚下的地板开始晃动,我们赶紧抓住身边的扶手,只听屋内一片混乱,大家都在尖叫,还有人带着哭腔喊妈妈呢?很快一切恢复平静,我们争先恐后地逃出地震屋,劫后余生的感觉真好。

后来我们来到了家庭防震演练屋,我们知道了什么地方是地震发生时最安全的地方。最后还有个精彩的知识抢答环节,老师提的问题我都会,可没有机会回答。当我在沮丧没有得到奖品的时候,李老师说每个同学都有奖品,我才开心起来。

这次地震减灾科普馆之旅,我收获很多,感触很多,就如我在心愿墙上写下的那句话:“希望全世界都不要发生地震”,这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所有人的美好期望,希望世间永无灾难!

点评:志轩,看到你的文章我实在太惊喜了!你的文笔有着超出你年龄的成熟。你的文章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叙事中又不时夹带个人所思所想,让读者的心情随着你的描写而上下起伏。“地震体验屋”的描写非常精彩,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让我好像身临其境,也感受了地震体验屋里的混乱和小朋友们的惊恐。结尾还升华了主题,我忍不住要再次表扬你的这篇文章了!

刘逸阿奎利亚小学三年级(5)班

7月29日我们江淮小记者一行人来到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去参观学习。

讲解员姐姐给我们先介绍了中国史上破坏力较强的几次地震,凄凉的场景深入人心。为了纪念地震中牺牲和为之奋斗的人民,自2009年起,中国便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讲解中让我们了解到造成地震原因有三种:原生态灾害、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原生灾害是指地面遭到破坏引起的灾害。次生灾害是指在地震直接灾害的影响下震时或震后所出现的灾害。诱发灾害是指地震后城市生命线中断,造成城市功能的暂时瘫痪、工业设施的破坏及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

后来我们去地震体验室体验了地震时的感觉,虽然只是五级,但却已经让人心惊胆战,我们害怕得尖叫起来,甚至有的害怕得哭了,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恐怖。

最后我们还见到了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动仪上有八条含着龙珠的龙,每条龙底下蹲着一只蟾蜍。哪个方向有了地震,那这个方向的龙口中的龙珠就会掉到蟾蜍的口中,这样就能测报地震的方向。

我们还在许愿墙上写下了每个人的愿望,我写的是:希望世界上不再有灾难发生,这样就能减少更多的痛苦。

点评:这位小朋友思路很清晰,文章先后提及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关于地震的科学知识,一场记忆深刻的模拟体验,以及我国灿烂的科技史,表明你收获颇丰,令人欣慰。在写作技巧这方面,建议多阅读模仿人物传记、散文中对于细节的放大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增强可读性;内容顺序也可适当调整。

张雨航桂花园学校五年级(1)班

这天,烟雨朦胧,天空中弥漫着雨水的气味,雨滴随风拍打在车窗上,留下一道道斜的痕迹,模糊了车外的景色。我打开车窗,任由雨水拍打在脸上。

茫茫雨幕中,一栋宽大而略显低矮的建筑物映入眼帘——它就是地震局。

在此之前,我一直对地震一知半解,这次便来地震局一探究竟。来到地震局,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讲解员。首先,她介绍了许多例重大的地震事件,从古至今,地震一直侵害着人民的安全、土地与财产,令许多人大为惊叹;其次,她带我们参观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模型,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下,我们认识了横波、纵波等一些基本知识。

与此同时,地震带来的危害也渐渐在我们心中成型,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对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地震过后,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家破人亡,地震的毁灭性导致各个地方哀鸿遍野。一幅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座座大楼显得不堪一击,排山倒海般坍塌下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图片是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坐在废墟上,苍老的手紧紧攥着她孩子的遗照,脸上的皱纹透露着她的悲哀,眼神中充满了忧伤和无助,宁静地望向远方,令在场的人不禁为之动容,唏嘘无比。

空旷的走廊里,讲解员滔滔不绝地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英雄事迹,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大为感佩,我最为触动的是一位中年男教师在地震来临时,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一张桌子,桌子下面是几个未逃出的孩子……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位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伟大的师爱。

讲解员打破了我的思考,她带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预防地震与保护自己的知识,我也感受到学习地震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也许学了这些之后,能让本不应失去生命的人保住性命。

沉默中,不知不觉被讲解员带到了地震模拟屋,体验了五级地震,虽算不上多刺激与危险,却也让我感受到了地震带给人们的恐惧与惊慌。

在回家的路上,雨未停过。

此次一行,我才知道无知才是人类最大的杀手,只有拿出知识的厚盾,才可以稳稳抵挡住灾难罪恶的利矛。生命是脆弱而珍贵的,在灾难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爱生命,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点评:你的文章打动了我,能够看出,你的写作已经不拘泥于遣词造句、布局结构,而是着力于更加深刻的文情共生。你一定是个很细腻的孩子,开头的环境描写深入人心。在你的文字里,我仿佛也被拉回到了那个雨天,带着沉重而惋惜的心情,走进了科普馆。在你细腻的文笔里,我能感受到你对受灾群众的关怀和共情。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点评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模拟实战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星报讯“长宁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东北方向200米有一棵树木倒伏,请B组应急人员到位!”随着一声令下,一组由5人组成的应急抢险...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