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合肥新增市场主体逾10万户 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本报讯随着复工复产相关举措的有力推动,大众投资信心提振。今年1~6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总数10.09万户,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占全省比重为22.20%。
在疫情影响下,合肥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个体工商户实现逆势增长。前6个月,个体工商户新增5.3万户。数据显示,个体工商户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后经过迅速调整,5月和6月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速保持在20%左右,其中6月份新增1.3万户,达到近一年来历史峰值。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上半年新增139户,6月份同比增速首次出现正增长,呈逐步回暖趋势。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占比最大,第二产业增速最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据介绍,第二产业在疫情期间仍保存了蓬勃的内生发展动力。上半年,第二产业新增市场主体1.06万户,同比增长11.10%,新增市场主体数创历史新高。1~6月,三大产业结构比为2.29∶10.53∶87.18,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行业数量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仍是主导行业,占比43.75%。据统计,上半年合肥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和去年相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排名掉出前五,取而代之的是“建筑业”。从行业同比增长情况来看,1~6月同比正增长的行业有6个,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30%。其中,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性行业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不降反增,“制造业”在新增户数体量较大的基础上保持了28.8%的发展增速。
数据显示,合肥市二季度新增市场主体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按照目前市场主体发展趋势和往年发展规律,预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将达到22万户左右。同时,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新增私营企业数的降幅不断收窄,民营经济逐步回暖。
此外,随着“互联网+”“云消费”不断的深入推进,“网络教育”“网络点餐”“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形式的扩大,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同时也拉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注册资本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预计下半年网络消费持续活跃,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合肥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尹斐雯 记者 方娟)
新闻推荐
居民紧急呼叫,他有呼必应! 张凤彪二十二年如一日坚守清掏一线
8月份以来,合肥天气炎热,瑶海区城管局“张凤彪爱心志愿服务站”队员们每天冒着高温疏通下水管道、清理清掏化粪池,为打...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