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领奖前还在“啃”物理书 10人摘得“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最小的仅10岁
本报讯 5月15日,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暨中国科技馆“新的对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厅”线下(合肥)启动仪式举行。唐诗祺等10名青少年摘得“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还有2人获得了“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10岁小学生研发“下水道”智能滤网
在领奖的人群中,一名小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叫蒋欣霖,今年10岁,是此次获奖的12名青少年中唯一一名小学生。2019年,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首秀”产品——“道路收水井智能提醒防堵附属装置”,一路过关斩将,分别获得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道路收水井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收集雨天道路上的积水,但在实际生活中,道路收水井经常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堵塞。蒋欣霖研发的装置,由过滤网、支撑架以及提手组成,直接安装在现有的道路收水井内,过滤堵塞收水井的垃圾,方便市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同时,装置还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内部测控单元自动检测,当装置内收集的垃圾达到限值时自动报警并发出定位信息,及时提醒市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并可在移动端采用APP对路网所有装置进行统一管理。
蒋欣霖说,产品研发的念头来源于一则城市内涝的新闻。之后,在家人和学校的帮助下,她来到了区市政相关部门咨询内涝的成因,并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去路边观察收水井的构造,实地测量尺寸,在网上查找收水井防堵设计的资料。一次帮妈妈淘米时,水池的滤网引起了她的注意,经过设计草拟、“屡败屡战”的测试阶段等,装置顺利诞生。
“其实,我今天来领奖,因为年纪较小,应该是最紧张的人了,但我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在有条不紊地介绍完她的发明后,她悄悄向记者坦言。
“全国赛”一等奖选手领奖前还在“啃”物理书
来自合肥六中的唐诗祺,去年凭借《智慧超等长上肢肌力训练装备》创新产品,斩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传统的上肢力量训练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训练者不同体质状况的多样性适应训练要求。”唐诗祺的发明最大的亮点,是为训练装备增添了个性化、趣味性。该装置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软件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在训练初期就可对训练者进行最大力量等指标评估,从而设定合适的训练阻力。
此外,设备还能通过智能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全程分析评估,给出高效、趣味性的个性化训练方案。目前,唐诗祺的这项发明已申请了专利,并走向了产品化,投放至一些社区学校使用。“今后希望这个产品不再只是针对运动员,对上肢力量衰退的老年群体,也可以起到个性化康复锻炼的作用。”
谈起研制这项产品的初衷,唐诗祺表示,自己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习网球,曾两次在安徽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双打上取得第三名。对她来说,臂力不足是影响打球的一大问题,而训练臂力的方式也很单一枯燥。面对这样的困惑,她开始了研发。
今年上高二的唐诗祺,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颁奖仪式开始前,她在台下还捧着一本记满了笔记的物理书进行复习。“奖项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但我更要做好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唐诗祺说。
2003年,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届,共有111名优秀学生获此殊荣。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编者按工匠精神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执着,是爱岗敬业、深耕细作的担当,是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勇气。今年1月份,...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