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三院:“抗疫英雄”驰援一线彰显使命担当
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合
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迅速响应号召,先后派出近十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当境外疫情加剧蔓延时,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处长沈磊侪、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苗连海、感控处沈华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入境旅客沪皖两地闭环转运任务。他们勇敢逆行,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
朱代峰:甘做“生命摆渡人”
朱代峰是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大年初二,得知武汉疫情严重,他主动请缨,成为安徽驰援武汉首批医疗队中的一员。1月27日,朱代峰和安徽首批医疗队共187人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正式打响了自己的“抗疫之战”。
朱代峰被分配到协和医院东西湖分院开展医疗工作。作为呼吸科医生,朱代峰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更熟知疫情的最新进展。在进入病房查房时,他总是耐心检查患者的病情,做出最符合的病人病情的诊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即使是没有轮班的休息时间,朱代峰也经常去病区,与查房的医生交流,了解自己负责的几名病人的最新情况,及时更新用药、诊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2月2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朱代峰向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把此次参与防疫工作当做锤炼意志的重要机会,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精心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做一名合格的‘生命摆渡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在他看来,选择在全国人民奋力抗战疫情的时刻向党组织靠拢是一件无比神圣的事情。
朱代峰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回到酒店要及时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案,还要与同行交流、学习,抽空才能和家人简单交流两句报个平安。家人的支持更给了他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
张蕾:瞒着妈妈出征前线
张蕾是合肥市三院感染科的一名主管护师,也是安徽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瞒着妈妈来到武汉前线。当妈妈从姐姐那得知实情后,对女儿既担忧又自豪,“这次做得对,国家危难的时候就是应该共产党员上!”
在张蕾看来,武汉是一个处处充满着爱的城市。生活上有很多好心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在这里的每一天,她都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感动:深夜为医护人员送餐的外卖小哥,骑摩托车一个多小时跨江给他们送防护物资的快递小哥,免费送他们袜子的爱心老板,还有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援助的爱心人士……在工作上,张蕾积极向医疗队里来自各个医院的老师们学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她得到了带教老师和患者们的认可。
让张蕾印象深刻的是,她救治的患者中有一位90岁的老爷爷,病情康复后,拉着她激动地向她道谢:“我以为我得了这个病就是到时候了,没想到我还能好,我真的很感谢你们啊!”张蕾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和自豪,觉得再苦再累都很值得。“觉得也许我还可以再努力一点,再多做一点,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患者便能尽早康复出院,战疫的胜利便能早日到来!”
杨艳:夫妻携手抗疫一线
2月21日下午5点,合肥市三院接到合肥市卫健委紧急通知,立即增派影像中心CT室主管技师杨艳,参与到安徽省第八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中。2月22日下午4点,安徽省第八批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杨艳作为其中一员前往出征。
到达武汉的第三天,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杨艳进入东西湖方舱医院,上岗正式开始工作。天气寒冷,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们不能开空调,只能打开电热毯来取暖。尽管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但医护人员互帮互助,让杨艳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
杨艳医生的爱人王全帮也是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这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全帮虽心有不舍,但仍全力以赴支持爱人,期待着她凯旋归来。“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王全帮送给妻子的离别祝福。正月初二,接到医院返岗通知,杨艳和王全帮迅速赶到合肥返回工作岗位。在这期间,合肥市三院承担了合肥市金
寨路高速出口的体温监测工作,王全帮向科室报名主动参与去高速道口执勤,同时还要兼顾科室的排班表准时上班。杨艳告诉记者,在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每天都会工作很长时间,从早晨进医院坚持到第二天凌晨3~4点是常有的事,有的人甚至十几天没有好好休息。“每个人都非常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彼此心疼着对方,也被同行们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
谢然:90后护士迅速成长
1月27日,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谢然作为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名,驰援武汉。作为一名90后护士,谢然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迅速成长,表现突出,获得了来自合肥市卫生健康系统的表彰。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谢然在武汉东西湖医院写下一份入党申请书。在武汉协和医院东西湖分院,谢然和同事三个人负责着整个楼层病人包括医疗护理在内的所有大小事务:做治疗,输液,做雾化,换水,危重患者需要她们负责喂饭,拉大便了要擦身,换床单。没有保洁,她们还要负责病房内的垃圾打包处理。“我们奋战在一线已经一月有余,这一个月,我们经历了很多,有难过但更多的是欣喜,随着病人的逐渐好转,大量出院的病人让我们感到骄傲。”谢然还利用干净的医疗材料,缝制了可以斜挎在身上的“限量款”小布包,解决了护士日常工作中不便携带胶布、棉签等小物品的烦恼。
谢然连续在抗“疫”主战场作战了30多天,在这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里,无数与死神赛跑的抢救瞬间、患者举起大拇指的感动一刻、队员们相互鼓励的温馨话语……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激励着她奋发向前。
王鹏: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80后的王鹏是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挺身而出,驰援武汉,成为安徽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分配至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
尽管家中有瘫痪在床的奶奶、年迈的父母和一双年幼的儿女都需要照顾,但王鹏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向医院请战到抗疫前线。他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说,“与武汉人民的生死相比,我们的困难微不足道,这个时候武汉更需要我。”
疫情爆发后,武汉中心医院成为疫情中心医护人员感染最为严重的医院,这给所有前往支援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和压力。2月26日,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后,王鹏正式进入战斗一线。看着那些迫切等待救治的病人,他毫不犹豫第一个走进隔离区,抛却了一切杂念。连日来,他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第一线,积极进行每日查房、参加病例讨论分析、跟踪各项监测指标,确保负责的每一位患者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忧虑。每天从住地出发到完成工作任务,都得花上十几个小时,经常到深夜才吃上晚饭,凌晨才能躺下。汗水浸湿了厚重的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在王鹏脸上留下一道道印记……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也没有让王鹏丝毫退缩。为了争取治疗时间,他经常连续在隔离区里工作一天不喝水、不上厕所,到吃饭时喉咙干得无法下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和其他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守护高危病人,与死神争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孙海燕:患者的敬礼让我感动
孙海燕是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科护士。父亲患有结肠癌,原本计划今年3月带父亲去复查,但疫情打乱了孙海燕的计划,她毅然决定请战武汉,成为了安徽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孙海燕和队友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深受感染的她当夜提笔写了入党申请书。孙海燕庄严承诺,“在抗疫一线,我将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
孙海燕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隔离病房原是由肾内科改造而成,病房内住了几位新冠肺炎患者还需要透析治疗。为了掌握透析治疗的相关专业知识,孙海燕虚心向老师请教,回来翻阅资料,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护理。
“今天有两位患者痊愈出院,终于可以走出隔离病房,患者的心情特别激动,走之前跟我们一一道别,并激动地向我们敬礼。虽然这个敬礼动作不是很标准,但是特别感人。”孙海燕回忆说,病房还有几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天除了做好治疗以外,还要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喂饭、打水、翻身、更换尿布湿、擦洗大小便、打扫卫生等,虽然很辛苦,但是没有人会去抱怨,每个人都想着怎样为战胜这场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张晓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安居路上足音铿锵 市房产局:精耕细作向“住有宜居”的幸福起航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这句源于《汉书·元帝纪》的古语道出了家的重要性。为了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合肥从心出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