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走出自主创新之路 合肥高新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江淮晨报 2020-05-11 02:27 大字

5月8日,国务院通报表彰213个地区。合肥高新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效显著而获得点名表彰……这一表彰,记录着合肥高新区取得的成绩,也勾勒出合肥高新区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的身影。

在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跃升至第6位的合肥高新区,坚持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能级的创新引爆高质量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以高质量的新经济支撑经济高质量运行。

融通新产业 构建创新发展“产业链”

发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高新区加快打造智能经济为主体,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为支撑的“1+4”五大新经济形态,园区战新产业产值2016-2018连续三年增长率超20%,2019年增长率达到18.5%。

人工智能是高新区的优势产业,该区推动优势产业裂变升级,人工智能获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四大“国字号”招牌,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国际领先;

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依托量子“GDP”国家队——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三位院士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开展前沿研究,多项技术成果突破国际封锁,位居国际领先和先进地位;

高新区集成电路也获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170余家,占全市75%以上,杰发科技汽车电子芯片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合肥挺进IC产业全国前五;

集聚新华三、中电38所等网络安全企业150余家的“中国安全谷”,2019年产业规模达380亿元,获省委网信办复函支持,成为工信部、应急管理部批准的全国第二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生命健康产业也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哈佛八剑客”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激酶靶点检测细胞库,打破国外垄断。

塑造新场景构建创新发展“试验场”

通过应用场景塑造,高新区为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孵化提供试验空间和创新土壤。

在“经济大脑”场景塑造上,初步建成区域经济大数据监测平台,经济运行、主导产业及新经济三个分析应用全面投用,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深度分析”的区域经济大脑智慧支撑。

智慧城市场景方面则开展智慧工地试点,永和家园北组团探索工人实名管理、机械设备智能化监控、塔吊可视化、扬尘监测、自动化喷淋等智能化试点项目。

塑造未来教育场景时,与科大讯飞签订教育大数据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全区17所公办中小学中14所完成了智慧课堂建设,完成率82.3%,桂花园学校西区、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梦园小学天柱路校区三所学校被评为安徽省智慧学校实验校。

在量子应用场景,制定了量子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和发展规划,本源量子和市大数据资产管理公司先进计算中心合作筹建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平台。

此外,未来智造场景中,完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和支持政策,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包括11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

搭建新平台强化创新发展“牵引力”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高新区围绕“2+8+N+3”重大平台载体布局,构建“三位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高强度原始创新。

其中,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和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构成基础核心科学平台,由离子医学中心、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应用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构成的产业应用创新平台,由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市场化共享开放平台构成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目前,离子医学中心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治疗样机研制成功;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加快推进;持续开展“名校名所名企合作”,2019年新引进安大绿研院等10余家新型研发平台。

围绕新经济应用需求,高新区又搭建了一系列新经济开放平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业、新业态育成。

其中,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高阶AI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建设完成216项;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二期建成,依托类脑智能技术研发的“电力智能+端云协同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2019年人工智能创新工程……

集聚新主体 培育创新发展“增长点”

加快培育高成长企业,延伸梯度培育链条,高新区建立了“雏鹰企业—瞪羚培育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平台型龙头企业”六级梯度培育体系。

2019年,六梯度共培育502家企业,其中94%是通过园区内涵培养而来,诞生全省首个独角兽企业,3家潜在企业。

开展百亿企业培育,高新区出台《关于培育若干百亿级企业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遴选龙头企业40家,通过人才引培、金融支撑、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技术领先、品牌效应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经济贡献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提档升级。

引育前沿科技企业,高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目录,“引育并举”发展5G、泛在物联网、国产自主可控、网络安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因诊疗等新产业,编制《支持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合肥高新区5G产业发展及招商规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调研、跟踪、服务,全区累计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83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178项、研发关键核心产品181件。

创造新供给营造创新发展“生态圈”

加强人才智力保障,做好引才、育才、留才三篇文章,才能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引才上,通过名校引才计划,为主导产业引进各类人才近10万人;育才上,创新“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定向培养模式;留才上,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建设6000余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

2019年,高新区新增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113人。

高新区还加强科技服务集成供给,组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券” 累计发放1.7亿政策资金,为2745家次企业提供上万次科技中介服务。

同时,高新区加强金融要素支撑,构建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集聚基金170余支,总规模超2100亿元,提供天使投资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2019年,高新区又出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财政金融产品新增扶持新经济企业397家次,新增扶持资金15亿元;设立区新经济专项基金,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2.64亿元。

探索新治理 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高新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近四年启动实施近60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接近50亿。

实施“名校战略”,集聚中加国际学校、合肥六中、合肥七中、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等知名教育资源,其中2019年续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8个,总投资30亿元。

建成或在建安医附院高新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医院、省口腔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大批优质医疗机构。

陆续建成砂之船奥莱、创新国际、万豪酒店等高端商业街区、高品质写字楼、高端商务酒店;启动王咀湖北部商业文化中心建设,打造高新区文化新亮点。

推动管理智慧化生态化,上线安徽首个区级“智慧城管”平台,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国首设“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降低污染排放,建立河长制信息化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助力河长制建设,2019年PM2.5、PM10指标全市最优,园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

2020年,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承载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竞争,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倾力打造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聚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朝着世界一流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行,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实现“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的美好愿景。王姗

新闻推荐

合肥市老城区既有住区改造研究

安徽建筑大学季文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既有住区与建筑加速老化,其使用功能及环境品质严重滞后于时...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