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籍医生主场作战 书写方舱“生命奇迹”

江淮晨报 2020-04-14 06:50 大字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投入一线治疗。

合肥京东方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建明就是这万千“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在武汉,王建明既是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又身兼武汉经开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医务副院长。从开舱收治病人再到休舱,他和他的团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心念江城 千里驰援

王建明是地道的武汉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口流利的武汉话仍然乡音未改。虽然早早离家北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兜兜转转,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来到了合肥京东方医院。但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王建明披挂上阵,和武汉再次紧密相连。“我是武汉人,家在北京,2月9日从合肥与安徽医疗队一起回来,绕了一个大圈,终于回到家乡来参加医疗援助。回来看到家乡,马路空无一人,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新年期间,本应该繁华热闹,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痛,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这一切都让王建明感触很深。来武汉支援的消息,王建明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家人。他回忆道,“当时工会主席说要不要给我家人打电话,我说千万别打。后来到了武汉,我觉得还是要说一声。当时在武汉的站台上,给家人发了张照片,其实,家人他们也都非常能理解我。”

临危受命 首捷方舱

从接到出征命令到正式出发,不到24小时的准备时间。王建明还被任命为安徽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副领队,重任在肩。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历给予了王建明宝贵的经验,他在团队中年龄最大,对新冠肺炎和方舱医院有一定的认识。王建明就像团队里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针,发挥着稳定军心的作用。“我是经历过非典的,它们之间的最大不同是非典的致命性很强,而这次疫情是传染力很强。所以个人防护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位。我相对来说经验多一点,可以帮大家稳定军心。”

面对一切从零开始的方舱医院,医护团队陆续有序开展了防护培训、入舱的准备工作等。初期集中爆发的疫情下,对于医疗团队的管理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既要保障医护人员的科学防护,又要争分夺秒拯救确诊病患。王建明坦言,“前几天手机是24小时不停地响,包括流程、动线、消防安全、分工排班、人员管理、病情监测、疾病管理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去处理。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如体育馆的灯关了打不开了,我都要清楚和了解,否则这个团队就会乱套。后来看到病人在慢慢恢复了,我们的工作也有序了,第四天就明显感觉到夜间手机不怎么响了。”

在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兼护理联络人,合肥京东方医院ICU护士长冯爱英的回忆中,王建明更像是一个“超人”!“王主任工作能力强,像一个超人,无所不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就把工作做完了。他非常谦和,像一个大家长,把我们医疗队每位队员都照顾得很好。”

王建明曾经自诩是“内科大夫中的外科大夫”,其随和爽朗的性格可见一斑。在这种极端的环境和压力之下,王建明乐观积极的性格也迸发出极强的领导力。300人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方舱医院的工作,排班医护人员、搭建信息化系统、解决医护人员的防护问题、患者的心理疏导……“我是要非常感谢大家的,这一次安徽援鄂医疗队来自112家不同医院、不同的科室,大家虽然在舱里穿着防护服不舒服,但工作都非常投入认真。这些医护人员面对什么样艰苦的条件,都从来不会说任何抱怨的话,他们非常让人敬佩。”不仅如此,方舱医院的救治和管理工作还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肯定。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组专程来到医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情况,得知方舱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帮助一大批患者康复,且治愈率不断提高时,世卫专家组赞叹不已!这一切让王建明及其团队深受鼓舞!

从2月9日开舱,到3月8日休舱,战“疫”满月,武汉经开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交出了闪亮答卷。收治491名患者,治愈出院439名患者,52名患者转院,方舱医院顺利休舱,实现了舱内医疗“零事故”、舱内患者“零死亡”、出舱病人“零回头”、医务人员“零感染”。

坚守阵地 再战协和

在休整几天之后,王建明及其团队接到了新的任务。3月13日,安徽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收到转战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区替换出协和医院本部医生的指令,300名医疗队成员接到任务后迅速集结,立即行动,为登上新的战场做好充足准备。

武汉同济协和医院西院当时有810张病床,全部用来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是最后兜底的武汉10所定点医院之一。300名队员被分散到了17个病区之中,同包括中国医科大学、湘雅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在内的15家兄弟医疗队并肩作战。其中有10名护士还进入了ICU病区进行护理。据王建明介绍,“我们入驻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虽然都是重症病区,但是这个时候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与方舱医院相当,已经是新冠肺炎的恢复期,我们带去了合肥京东方医院自创的呼吸操,很受患者欢迎,还得到了湘雅医院护士长的大力推荐。”

3月27日,王建明及其团队正式完成在武汉的支援工作平安归来,他也履行了当初对自己、对团队许下的诺言:“疫情一定会过去,我也一定会带领大家平安归来。”

载誉归来 不忘初心

付出值得铭记,更值得嘉奖!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王建明获得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所在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尽管誉满归来,王建明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曾经这样评价合肥京东方医院八人支援武汉小组:“这次的八人小组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刘洁医生在方舱的专家组,冯爱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很到位,周国红对于情绪的安抚和调动做得很好。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敢于去担当,我们没有太多外援,一切都要靠自己。”

王建明曾经说过:“从医这么多年,能把医学使命感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如果硬要用一句话去解释那么多奇迹发生的原因,我想对于医学、对于人类的使命感一定是最重要的源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相关新闻

揭秘ECMO

代表重症医学科最顶尖技术水平

因为新冠肺炎ECMO这款医疗器械开始走入大家视野被更多人了解,因为在医院临床使用成功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ECMO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被誉为“救命神器”。

什么是ECMO?ECMO的全名其实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就是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简单的原理就是把病人静脉血从体内引出来之后,通过膜肺的氧合以后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充满氧气的血,然后回到病人的体内去,来达到维持患者全身氧供的需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重症患者肺的部分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仅靠呼吸机难以满足他的氧合的时候,就需要用到ECMO治疗。”刘念介绍道。

目前“人工肺”的普及情况并不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现象背后与ECMO对于技术水平的高要求和它使用价格不菲有关。刘念介绍,ECMO作为重症抢救的最高精尖技术的代表,使用难度大,“它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包括我们影像科、我们的手术团队、我们的ICU护理团队等,大家的合作,才能维持这样的一个机器能够平稳地运行下去,可以说它也代表着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水平。”此外,使用ECMO对经济上的考量较高。记者了解到,目前ECMO需要的耗材全是进口的,正常情况下一次性的耗材管路在7万-10万元之间,且都有一定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一定时间以后还需更换耗材。并且,ECMO仅仅是支持治疗手段之一,只要是需要上ECMO的病人,前期其他治疗的花费也不小。

“总体来说,ECMO的要求很高,但是它对于终末期病人急性状态下挽救的时候具有很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不能广泛地推广。”刘念告诉记者,通过直升机完成ECMO院间转运、开设专门的培训班进行交流……该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也正在致力于对它的推广。

据悉,安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共有4台ECMO机器,从2018年6月至今,该科共完成ECMO近70例,综合抢救成功率60%。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显示,依靠ECMO救治的整体生存率为55%。该院重症医学科的ECMO技术和病例数量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水平。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张薇

新闻推荐

童明钧老师

我小学就读于合肥市淮河路第二小学,即淮二小。准确的位置在今天的老市府广场东侧的BRT公交枢纽站与乐普生商厦之间,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