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纺总厂:老合肥经济腾飞的起点

瑶海报 2020-01-13 00:35 大字

一个企业带动一座城市的发展。“下一站,安纺总厂……”虽然安纺总厂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如今合肥东门的和平路上还保留着以它命名的站牌。的确,“安纺”一直都是东门乃至全合肥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地方,更是无数安纺人奉献青春又牵挂一生的热土。

“东门有个安纺厂。”应该说,老合肥人没有不知道安纺的;而有人更是以“安纺:一个城市的记忆”来形象地说明安纺在合肥人心目中的位置以及她为合肥城市发展乃至安徽经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虽然这里的“安纺”指后来的安徽第一棉纺织厂、安徽第二棉纺织厂和安徽印染厂等几个厂的合并总称,但作为其“母厂”安徽第一棉纺织厂,从一开始“出生”就有着“高贵的血统”。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著名企业家荣毅仁向中央提出希望在内地投资建厂,发展内地的纺织工业,以实际行动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权衡考虑,确定由国家和荣毅仁、郭棣活等民族企业家合资在安徽省合肥市兴建一座公私合营的大型纺织厂。

1954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公私合营安徽第一棉纺织厂筹备处”会议,安徽第一棉纺织厂(以下简称“安纺一厂”)正式开始筹建,从此开创了安纺的历史。而在这之前的1953年7月下旬,荣毅仁、郭棣活则亲自前来合肥参与选址勘察工作。

1954年8月动工兴建,1956年11月部分试车生产,1957年6月正式投产……和当时大部分内迁企业一样,安纺一厂很快建成投产,到1966年前生产一直稳步向前。但其真正“飞跃”发展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仅1984年、1985年就开发了30个新产品,巴厘纱、卡波呢等7个新产品荣获省纺织厅、市纺织公司优秀设计奖,卡波呢、巴厘纱、横贡缎被评为省级新产品,映山红牌20支纯棉纱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而且,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日本及港澳地区。

有数据表明,自1956年至1991年,安纺一厂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4979.42万元,生产棉纱1358423.71件,棉布142692.01万米,实现税收42138.14万元……从这组数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安纺一厂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合肥工业发展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不仅如此,安纺一厂还为省内外纺织企业代培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还选派了一部分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外援布隆迪和伊拉克,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安纺一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特别是随厂大量来自上海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他们带来了生活新气象,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当时相对闭塞的合肥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在穿着和饮食上。例如,厂里的上海人教会了当地人吃螺蛳、吃毛蟹、吃甲鱼,更率先穿着风格各异的花衣裳。因此有人说,“当年的安纺人就是合肥时尚的引领者。”

新闻推荐

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 砥砺奋进,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新天地

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合肥市平安校园、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