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户 ■ 董祥坤

安徽日报 2019-11-22 06:51 大字

解放前我家很穷,住的是“干打垒”土草房。两间房屋的后墙,各有一扇圆窗。窗户离地不到一人高,比碗口稍大,孩子爬不出、钻不进,只见猫咪自如地蹿进蹦出。用稻草捆成的把子当窗帘,夏天拿掉,冬天堵上;晴天拿掉,雨天堵上;白天拿掉,夜间堵上。天气实在闷热潮湿了,就敞开大门通风透光,弥补窗户功能的不足。蜗居在这种简陋的土草房,童年的我虽懵懂,但对这洞穴窗户却感受深刻——不透明、不通风,有它没它一个样。

霹雳一声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后,穷人翻身做主人,父亲当选为生产队队长。一家人合力奋斗,勤恳劳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用折价的村上被拆祠堂的旧砖旧瓦,在老宅的对门空地上新盖了三间平房。上梁那天,父亲在横梁上贴了大红纸条,还放了一挂鞭炮,很是喜气热闹。正在读初中的我,虽帮不上大忙,但也懂事地当了一会儿搬砖小工。记得村里共三十一户人家,那几年翻盖新宅的,有不少人。

新宅建好了,父亲却不同意拆旧宅,非要把新旧宅连为一体不可,前屋住家,后屋当仓库、养牲口。父亲这样做有他的想法——新旧对照,今非昔比,以此来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不断努力,而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新宅前后墙各有五扇窗户,松木框素雅耐看,阳光透过玻璃,让家里清爽敞亮。窗户远算不上高档,但与老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让一家人的日子舒适又安逸。

十八岁那年,我应征入伍,营房也是砖瓦平房。房间虽大小不一,窗户风格却与老家的一模一样。部队窗户稍陈旧一点,不贴彩纸、不挂窗帘,因经常擦抹冲洗而更显“窗明几净”。平时除刮大风、下大雨和天气寒冷外,窗户都是敞开的。窗外讲话,窗内听得清;窗内讲话,窗外也能听到。我值日守在营房时,最喜欢看窗外操场上战友们跟着“一二一”口令做队列训练。透过窗户,还可以看到对面屋里端坐着满满堂堂的官兵,正鸦雀无声地聆听干部讲课;看到路边有三三两两战士们,正蹲坐着谈心聊天。若想吆喝战友说话做事,站到窗边喊一声即可。这充满阳光的生活,让我印象深刻。

有经验的基层干部,特别会利用这“阳光效应”做思想政治工作。一次,我的一篇小随笔被《人民前线》刊登,连队指导员在会上表扬后,引来个别战士的嫉妒,动辄对我讽刺挖苦。我被逼急了,忍不住一阵激烈的舌战反击。老排长得知后,把我俩叫进屋坐在床沿边,让我们面对窗户,敞开心扉说亮话。我竹筒倒豆子般一股脑说出闷在心里的怨气,战友也把心里话和盘托出。排长听后厘清是非,一番批评教育,使我俩消除芥蒂,和好如初。互相之间有了矛盾疙瘩,捅破那层窗户纸,事儿挑明讲清,不就水落石出了?

又过了些年,我在曾工作过的合肥结婚成家。爱人单位照顾军属,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了一套公用住房。新房位于二楼,单门独户,一室一厅。尽管房子不新也不宽敞,窗户又被高大的水杉树遮挡,屋里有些沉暗。但我们小两口并不在意,毕竟在“一穷二白”年代,能够很快圆了新房梦,我们已是很知足。

不知何时起,家中的窗户装上了不锈钢防盗窗。本来,窗户是听话的,何时开、何时关,只要主人需要,它都乖乖地顺从。可自装上防盗窗,它就不那么乖巧了。晒衣服时,要先掀开防光的绒布窗帘,再拉开紧扣的隔音玻璃窗,然后推开防虫而又容易碰烂的纱窗,最后还要用力扒开链条似的防盗窗。一不留神就卡了壳,只好拉回原处,再来一次、两次……折腾次数多了,觉得防盗窗既挡眼碍手,又耗时费力,很是麻烦与不便。

我试问爱人,防盗窗可否白天拉开、晚上关上,或者家中有人时拉开,没人时关上?爱人一口回绝:“不行!小偷多,时刻都要警惕。”话说完了,她又不忘添一句:“你真是不谙世事。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不都装了防盗窗?”我听了,却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思量老半天,只能宽慰自己,心想这防盗窗应运而生,应该确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吧。

临退休前,我们拿出全部积蓄,买了一套小高层公寓住宅。这觊觎已久的“空中”楼阁,四周都是钢化玻璃窗户,平日里我们不拉窗帘,只要不是阴天,家里从早到晚阳光一片。入住那一天,我忙完家务后,闲坐在客厅窗前的一片阳光明媚中。头顶是万里晴空的蓝天白云,还有一架飞机嗡嗡飞过;正面向前眺望,高楼林立,山峰连绵,时不时还能看到几只飞来飞去的喜鹊;倾身俯视,人群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竟有“一览众山小”的错觉。足不出户就能看遍万景,我心底油然而生怡然自得之情和感恩谢情之意。家中的窗户,也从此成了我观光赏景的固定站台。

久住生情,渐渐与家中敞亮的窗户情愫难舍。春天,暖阳从窗户射进屋内,泄泄融融地映在地板上,轻柔温和,让人身心惬意;微风从窗口轻轻吹来,沉睡一冬的家也变得空气清新、野香拂身,让人感到悠然爽快。秋天,一家团圆吃月饼,喊上孙辈,来到窗前共赏那又圆又亮的十五月亮。盛夏寒冬,关上窗户,打开空调或暖气,屋内不热不冷的温度把我脆弱的身体拴住。有时夜里看书累了,踱步窗边,伸伸胳膊活动下筋骨,远望窗外那夜空中闪耀的璀璨群星和满城的华丽灯光,整个人顿感轻松。遇到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忙关窗垂帘,静下心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让“虫声新透绿窗纱”。就算是偶尔生闷气、犯忧愁,只要拉开窗帘,伫立窗前,望望远方,看看蓝天,心胸立刻敞亮:“郁闷啥,没啥大不了的!”

窗户千变万化,带给我们的灿烂阳光永恒不变。这份庆幸,让我一直对生活心怀感激。

新闻推荐

关注教学 回归课堂 校长不忘上课初心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身为学校当家人的校长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