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仅约一成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治疗要抓住“黄金”4.5小时
晨报讯 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江淮晨报记者从安医大一附院获悉,合肥市每个月约收治1500~2000名脑卒中患者,仅一成左右得到有效救治。未能及时识别脑卒中、没有及时送医并获得有效救治,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致命、致残。
连续熬夜3个月,37岁壮年突发脑梗
“不抽烟,少喝酒,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基础病,谁能想到我竟然会突发脑梗这凶险的疾病!病愈之后,想起这段经历,合肥市民汪凯(化名)依然觉得后怕不已。
汪凯今年37岁,工作压力很大,一连三个月,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一天上午,汪凯正在工作时,突然觉得右手无力,接着觉得强烈的刺麻感“袭来”,很快进展至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说话。
家人立即将汪凯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击倒”汪凯的,是最严重的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情况非常危急。经过紧急机械取栓,把堵塞在血管中的“罪魁祸首”成功取出后,汪凯逐渐恢复正常。手术后,医生帮助汪凯“复盘”发病前的生活,发现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他罹患脑梗的主要因素。
年轻人经常熬夜会“招惹”来脑梗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人数高达70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居民第一大致残、致死疾病的病因。
“很多人觉得,老年人、有‘三高’等基础病的人才会脑梗,其实并非如此。”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田仰华介绍,45~64岁的脑卒中患者超5成,45岁以下的患者约占12%,年轻化趋势明显。更为严峻的是,脑卒中开始向20~30岁人群“下手”,合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中最小的还不到20岁。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及有脑卒中家族史等,都是罹患脑梗的高危因素,只要有任意3项就极容易“中招”。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等,也是“招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合肥仅一成左右脑卒中患者得到救治
目前,治疗急性脑卒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静脉溶栓,关键是要抓住“黄金”4.5小时。除此之外,机械取栓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式,“时间窗”可以放宽至8小时。遗憾的是,全国仅有不到两成的患者能抓住救治“黄金期”,安徽乃至合肥的患者比例更少。
“根据2016年的一项权威数据显示,安徽省的脑卒中溶栓救治率位居全国最末位。经过这两年的持续宣传、科普,这个比例有所上升,但依然在全国中等偏下的水平。”田仰华透露,具体到合肥市,这个数据依然不容乐观,“根据测算,合肥每个月约收治1500~2000名脑卒中患者,然而,接受溶栓治疗的仅有70例左右,接受取栓治疗的约为80例。”
合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琢也透露了一组数据:2018年,该中心共接到4214例神经系统疾病求助,其中,急性脑血管患者为1841例。“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合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脑卒中患者比例非常低。”
识别脑卒中后快送医
“大众对于卒中的救治普遍存在误区,未能及时识别卒中并送医,是脑卒中致命、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田仰华说道。
昨天,安医大一附院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六成人认为中风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超两成人认为定期输液可以预防中风;一旦身边有人可能中风,超四成人的处理方案是打电话给亲属询问处理方案,近四成人选择找个安静的地方躺着观察;而关于中风的治疗,仅不到一成的人知道该怎么做。
“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患者越早送医并获得救治,生命得到挽救的可能性越高,预后越好。” 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汪凯提醒,可以通过观察快速识别脑卒中。“看看脸有没有不对称,是否口角歪斜;举起两只胳膊,停留几秒,看看是否可以坚持;说几句话,比如‘我叫什么名字’‘我家住哪儿’,看看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别犹豫、别瞎问,立即拨打120求助,或快速前往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
晨报记者 王靓 通讯员 张薇 孙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永安)10月29日,“人教·快乐读书吧”揭幕及精准教育扶贫图书捐赠仪式在安徽图书城举行。这是“人教·快乐读书...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