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载体数量和规模 迅猛发展 高新区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孵化事业的发展高地

高新新闻 2019-09-05 14:59 大字

科技创新孵化事业是国家高新区立区基石。自1992年安徽合肥高新区第一家孵化器——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以来,经过27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园区科技孵化链条建设不断强化,孵化载体数量和规模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孵化服务成效显著。

近几年,“双创”发展风起云涌,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纷纷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孵化载体平台。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众创空间38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占全省28.5%;孵化器2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9家,占全省36%;拥有创新产业园、明珠产业园、中安创谷等加速器和创业社区。全区各类科技孵化场地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服务企业3000余家,培育了全区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70%以上的瞪羚企业,其中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全省唯一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华米科技,也诞生出了全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科大国盾量子。在2018年全省孵化器绩效考核评比中,合肥高新区分别有5家孵化器和5家众创空间被评为优秀,分别占全省优秀总数的62.5%和83.3%。合肥高新区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孵化事业的发展高地。

发挥科教优势促进原始创新成果转化

科教资源是合肥最大的优势和基因。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合肥高新区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孵化发展之路,大力支持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的硬科技创业。

除早期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技园以外,自2012年以来,合肥高新区陆续建设了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国科安徽等一批鼓励尖端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的高校院所性质孵化载体。此类孵化载体占全区孵化器约1/3,累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过800多项。

中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锋三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该区孵化载体里成立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领域的量子技术产业化公司,助力该区打造“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产业名片。

重视高端平台引领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合肥高新区在27年的孵化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1.0空间租赁”“2.0租赁+增值服务”两个历史阶段,并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之后,开启了3.0对接高端创新资源阶段的新时代。

一方面,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构建专业化孵化生态体系。科大讯飞、华米科技这类早已从孵化器毕业的龙头企业,纷纷建立了依托自身核心技术优势的专业化孵化载体——中国声谷、华米硬客公园,带动其生态链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中国声谷通过讯飞平台技术优势已培育了淘云科技、讯飞皆成、科讯金服三家瞪羚企业,有效支撑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业机构设立创新型孵化平台。近两年来,腾讯、阿里、36氪、网易、PNP等纷纷落户建立了区域创新中心,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帮助区内优质企业链接外部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资源。

2018年,腾讯空间邀请腾讯总部专家为该区开展了AI加速营活动,开设了新青罗学院高端课程;网易举办了2018中国(合肥)人工智能大会,依托网易媒体渠道,受众达数百万;PNP国际加速器举办了首场独角兽加速营活动,助力区内优质企业链接世界500强;阿里云创新中心举办了TECHDAY人工智能技术交流活动以及NEXT创新大会。

强化政策引领完善全链条管理制度

为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管理和运营,合肥高新区在充分吸取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管理办法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创新,2018年发布了《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关于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备案办法及入驻企业评价标准,填补了加速器这一环一直以来制度上的缺失,真正做到“全链条”覆盖各类孵化载体,将孵化器毕业企业再送一程,真正留住优质的中小企业在合肥高新区持续发展。管理办法集“载体备案、绩效考核、政策支持、行业协会、信息平台”等为一体,做到一个办法“全方位”服务全区科技创新孵化工作。

深化大数据应用搭建孵化载体信息管理平台

合肥高新区率先开发了覆盖全区孵化链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区科技主管部门+孵化载体管理单位+在孵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架构。通过建立企业法人库,汇聚企业数据池,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各孵化载体及企业进行画像,实现智能化的政策推送、绩效考核、资金兑现、导师管理等,极大提升了孵化器管理服务效率,也为全区孵化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大数据参考依据。同时,孵化载体运营情况通过3D地图全面展示,更加直观透明。

该平台现已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覆盖全区50多家载体,在孵企业超过2000家。平台在2018年度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考核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0%以上的考核指标均可以通过数据系统自动抓取,大大提升了考核材料申报和审核的效率和精准度。

打造“合创汇”品牌赋能区域“双创”服务

“合创汇”是合肥高新区倾力打造的区域“双创”品牌,着力打造线下“合创汇”活动+线上“合创券”两大板块内容,自2016年启动以来,经过3年发展,成效显著。

线下“合创汇”活动,在本地及北上杭等先发地区共举办了十三期路演活动,累计推荐130个优质孵化器项目进行展示,吸引2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成功帮助约1/3项目获得4.5亿元融资,有效成为孵化器的创业者与投资机构对接交流的平台。

在“合创汇”品牌引领下,全区孵化载体开展各类“双创”活动300余场,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合创汇”已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力。

线上“合创券”,即合肥高新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设区域企业法人信息总库,从相关部门获取孵化器在孵企业的各类信息,率先推进政务、社会与互联网多源数据大融合,通过5个维度129项企业指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百分制”评价模型,为在孵企业开展成长画像,实施精准发券,按需分配政策资金。

目前,全区2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领取1.5亿元政策资金;吸引优质科技服务机构207家入库,为在孵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创业孵化、项目申报、委托研发等企业发展多方面需求。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当前,作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重任在肩,而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流园区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必须紧抓不放、常抓不懈。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在科技部印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指引下,牢牢抓住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发展契机,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聚焦新经济发展,以培育更多瞪羚、独角兽等优质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目标,加快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孵化加速平台建设,加强全球化要素资源链接,进一步完善园区科技孵化体系,将“合创汇”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双创”品牌,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陈浩 李军

新闻推荐

区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本报讯9月4日上午,区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明家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