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迸活力有温度 居民获得感满满
○金翰网格居民聚在一起为老人庆生
○沁心湖社区楼栋单元长上门给居民量血压
○沁心湖社区楼栋单元长上门给独居老人送爱心餐
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如何让社区迸发活力,让群众感受到温度,从而获得感幸福感满满?包河区各街道社区用实际行动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增进社区融合。
社区治理头绪繁多,社区上门向居民发放意见征询单,将痛点悉数掌握;噪音污染、邻里矛盾,社区就登门协调;老人吃饭不方便、不会用手机,社区充分调研,开办社区食堂,举办社区公益课堂……2019年3月,包河区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议民事解民忧
社区居民之间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纠纷,这些问题政府其实不好管,但如果听之任之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对此,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的社工张兰芝深有体会。“曾经,一群大妈正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一袋垃圾从天而降。”回忆往事张兰芝记忆犹新,“跳广场舞扰民,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居民一波接一波到社区投诉,我们很头疼。”退休居民需要娱乐,上班族需要休息,矛盾如何化解?这是滨湖世纪社区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构建社区微信群,小区QQ群,楼组QQ群三级圈层体系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召开小区居民理事会,让舞蹈队成员和上班族代表充分发表意见,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点评协调。”张兰芝说,经过三次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在小区广场跳舞要控制音量,社区为想跳欢快舞蹈的居民提供一块新场地。一场矛盾由此平息。
作为全市第一个新型街道级大社区服务机构,滨湖世纪社区主要通过改革来建立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由传统街居管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即建立"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社区治理结构,大社区实行大部制,社区内仅设综合协调部、社会事务部、群众工作部以及城市管理部。依托“两级中心”服务平台,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行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为居民提供“量身定做”服务,构建社区微信群,小区QQ群,楼组QQ群三级圈层体系,实现沟通无障碍,响应零时差。
“作为上班族,现在每天能够好好休息,非常满意。”该社区居民彭雷禹说,大家坐下来倾听彼此的心声,矛盾得到圆满解决,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家园小区一家艾灸店开业后,因艾灸味道太浓,居民多次投诉。在小区居民理事会协调下,店主陈杰安装了排烟管道,并征得住户谅解后继续营业。“当初投诉的居民成了我的顾客,大家成为好朋友。”陈杰说,做生意图的就是和气,非常感谢居民理事会的帮助。
张兰芝说,化解社会矛盾只是居民理事会的一项功能,它的意义还在于为社区搭建了平等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基层公共事务从过去的政府单一管理到现在的社会多元共治,改变了“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局面。
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要求,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民主协商自治,让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人。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和引导开展社区协商的能力,让群众成为“协商”的主体。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演绎邻里友善的美好传承。弘扬了创新精神,推动了社区治理改革发展,凝聚了多方位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亲近邻增幸福
每天,万年埠街道社区食堂都会有那么一批熟悉的身影,他们或独自一人,或是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现在在外面吃饭,最不放心的就是卫生,而且价格又贵,但这个社区食堂,后厨都是透明可见的,卫生是完全放心的,价格相比市场也很实惠,现在不愁没地方吃饭了。”社区食堂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居民的饮食需求,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茶余饭后,人们可以在这里攀谈、话家常,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近年来,包河区万年埠街道围绕更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打造“社区一小时”新模式。对此社区新搬进来的张阿姨深有感触,她说:“原本居住在同一个小区互不相识,但是自从通过网络平台,彼此之间有了沟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这种睦邻友好的氛围让我真的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线上服务的方式让众多社区居民享受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是在服务中却发现,仍有许多社区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甚至有些居民还不识字,线上服务的方式给他们的参与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满足这类居民的服务需求,万年埠街道联合实创公益,在每个周二的下午开展“社区一小时”,即社工、社区工作者通过“社区漫步”、“上门访视”、“居民便民服务”等方式,来宣传和服务对网络使用不是很方便的居民。从最初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到后来的社区居民骨干、楼栋长、社区党员都逐步加入,并形成一种社区工作习惯,服务活动也延伸到“老年人识字班”、“社区大学”,帮助社区居民与时俱进,在线下也为居民形成一个社区服务网络。
“智”社区 “惠”居民
57岁的刘玉玲尽管在方兴社区康园小区居住了快5年,但是过去那种出门谁都不认识、在家了解不到街道社区大小事的环境,一直让她难有归属感,直到社区引入“互联网+社区”理念,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智慧化新型平台。
刘玉玲加入这个平台后,充分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让其可以与邻里乡亲之间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等发挥积极作用,“参与社区治理,让我找到的存在感。”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家即使住在一个楼栋,也常碰面,却互不相识,邻居之间罔若陌生人一般。
以现代化互联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社区APP、党支部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社区建设动态,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网上教育学习,将大家凝聚起来。通过平台这个“支点”,居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集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社区治理正在步入‘智治’阶段,而打造智慧社区、构建一体会平台是‘智治’的有益尝试。”方兴街道社工张玉梅说。
微创投 得民心
今年以来,包河区在全省率先试水并连续四年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重点资助社会治理类、专业服务类、社区营造类、志愿服务类、福利慈善类等五大类项目,共支持146家省内外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182个,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着力培育一批领军型社会服务人才,扶持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打造一批优质化社会服务项目,建设一批精品化服务社区。通过连续开展公益创投,培育壮大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服务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问题解决方式。
社区被称为党群联系的“神经末梢”。它的灵敏度,其实就是居民诉求的能见度。每天早上9点,包河区万慈社区揽湖苑的赵叔叔就已到了“一米阳光”党群服务站,在这里进行阅读,锻炼身体。他说:“以往大家想一起学习、一起锻炼,苦于没有合适的场所,现在这个愿望也实现了。”“便捷一点,再便捷一点”,秉承着便民的服务理念,万年埠街道强化各项硬件保障,举全街之力改造办公用房1000㎡,精心打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小区架空层,创新打造以“一米阳光”微党群服务站建设为抓手,试点建设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集聚居委会、群团、社区民警、志愿者、物业等力量,开展党群活动、志愿服务、协商议事、化解矛盾、城市阅读、健身休闲等多种居民自治服务,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城市社区最末端、把党建引领的居民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内心最深处,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做法推进到城市最前沿,以“微治理”助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目前已建成万慈社区揽湖苑“一米阳光”党群服务站并投入使用,今年年内计划建成3-5个,继续推进党群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着力开展好“延伸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引入社会组织服务、推进居民互助服务”等四项服务,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致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开创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新理念,建立健全以人为本、兼顾个体化和差异化的利益保护机制,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公平合理地解决利益冲突。坚持依靠居民、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给居民带来了“被需要”的满足感,带来了分享的快乐,让社区更有温度,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陈凯 陈意 何芳芳 文/图
新闻推荐
合肥市图书馆能“刷脸”借书了 暑期还给市民安排了“非遗免费培训班”等活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合肥市图书馆闭馆改造工程已经结束,从昨天开始,正式重新接待读者,对外开放时间不变,为8:30~18:00,全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