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的 “头雁”效应

安徽日报 2019-05-09 07:00 大字

“随身两把‘枪’,修灯不慌张”,这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保部灯光保障队员工的顺口溜。“枪”,如何能修灯呢?原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劳模工作室发明了一种专修机场跑道灯工具,外观酷似“枪”型,深受灯光维修员工喜爱。

助航灯光是飞机起降的“指路牌”,一盏灯坏了都必须及时维修,才能保证“指路牌”工作正常。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共有2600多套嵌入式跑道灯,每个月需要维修180套左右。“日常维修过程中,由于灯盖经常受到飞机、车辆等重物的碾压,罩面往往发生变形,导致维修时很难将灯罩提起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助航灯光保障队刁队长说。

发明专利工具的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劳模工作室的龚俊辉,他是2016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工作室的带头人。该工具于2019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

龚俊辉介绍,枪型工具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设计的拆装工具足有几十斤重,需要两个人配合才好用,工作效率较低,更不便携带;后来先后设计制作过手提式、单耳式、双耳式,重量虽然减轻了,但是碰到灯罩变形、内外压差大、沙石塞缝等情况,这些工具还是很难奏效。

如何设计一款轻便有效的工具呢?“我从灯光队找来一个旧的灯罩,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一天,看到一位同事在用玻璃胶枪,我灵机一动,用‘枪’‘射’出推杆顶起灯罩的办法就在那一刻产生了。”龚俊辉介绍,完成设计思路只是迈出第一步,选择材料、加工螺纹、改装枪托……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工作室同事共同努力下,历经几个月的琢磨,最终工具成型,如今,灯罩与外壳可轻松实现脱离。

劳模工作室成立半年来,在龚俊辉领衔下,专业技术团队不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创新“金点子”,16名技术骨干先后完成13项技改成果。劳模工作室所在的综保部经理梅震说:“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发挥劳模的‘领头雁’作用,建设员工岗位创新成才的新平台。工作室成员都是综保部的普通员工,日常工作中出手就要能解决问题,支持他们技改创新,才能锻炼和培养更多的人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新闻推荐

郑州来肥邀市民去旅游

本报讯5月6日,“天地之中功夫郑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合肥举行,邀请合肥市民“有功夫、来郑州”,拜黄帝始祖,看黄河风光,游...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