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城市人口激增和区域扩容,新业态和新问题综合呈现,面对这种新情况,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社区综合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社区治理,如何让群众更暖心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在人口激增、区域扩容、新业态和新问题综合呈现等多重压力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和暖、更和谐、更和美。 组织下沉,新时代“红船”入小区
“自2002年区划调整后,包河区人口从50万增至目前的140多万,城区治理压力加大,破解各类社会治理难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包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先法说。
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的包河区,经济总量已破千亿元,省行政中心、合肥南站、滨湖科学城核心区等均位于该区。包河区一直处于合肥大建设大发展前沿,大量外来人口、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涌入,基层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居民需求无限和服务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陈先法说。近年来,包河区着眼于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开展“红色领航 和美小区”建设,聚焦“组织进楼 服务进家”,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到小区、楼栋,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记者走进滨湖世纪社区清华园小区,看见这里道路整洁、树木青翠,居民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花园嬉戏,场景格外温馨。“以前可没这么和谐。争吵、扯皮现象很多,车辆乱停放,环境脏乱差。跟物业的矛盾纠纷也多,居民们都不愿意交物业费。但今年物业费缴纳率达到90%以上。”清华园居民孙长江说。
小区的转变源自于社区开展的“四美一好”楼栋党小组建设。楼栋党小组成员孙长江介绍,楼内20多名党员加入党小组,将全部363名居民纳入“楼栋大家庭”中。通过党员代表和热心居民的入户走访、开展文化活动、建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300多名居民的心连到了一起。在大家的倡议下,5栋居民楼有了新的名字——“和谐5栋”。
“四美一好”楼栋项目、“红管家”项目、“一米阳光”项目……如今在包河区,各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案例正在生动实践,小区建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党员家庭确定中心户的党建“网络”覆盖全区。截至目前,包河区13个街镇(大社区),共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139个,楼栋党小组489个,评定党员中心户1600余个,及时收集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在基层一线实现了“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发动群众,下好协商共治“一盘棋”
在万年埠街道万慈社区揽湖苑C区,小区居民何国先老人每周都会出现在党群服务站,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曾在军队服役的他,转业到地方后,一直在政法部门工作,多次获得普法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已经69岁的他却“退而不休”,积极参加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热心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平息居民和物业矛盾。“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很乐意发挥余热!”何国先乐呵呵地说。
“整个过程居民们都非常配合,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近日,在滨湖世纪社区滨湖和园小区,说起目前正在开展的环境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时,小区网格办副主任黄红兵告诉记者。
10年前交付使用的滨湖和园小区,很多设施出现老化、损毁等现象。由于改造工程规模较大,涉及多处公共设施改造,难免会触及部分居民利益。“小区地下车库存放了大量旧农具、自行车、摩托车等杂物,需要清运出去,部分居民不情愿。”黄红兵说。为此,小区广泛发动楼栋长、志愿者、党员、居民代表召开3次座谈会。在“老邻居”“老朋友”“老熟人”的耐心劝说下,居民们表示支持和理解,并主动将自家的杂物清理出去。“我们还成立了义务监督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小区居民、志愿者代表娄辉说。
“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作用,相信群众、动员群众、赋权群众,让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人、协商的主体、文化的主角。”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束红英说。
目前,包河区正在实施“千万工程”,即每年选育1000名居民党员骨干、10000名群众骨干,鼓励刚退休的居民党员、热心群众以及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加入进来,作为居民领袖和自治主体发挥作用。同时,依托区委党校,成立社区治理研究院,街道社区组建社区治理学院,推动党员和群众科学自治、高效治理。
凝聚人心,构筑小区“价值共同体”
回迁安置小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环境不佳、管理不善、矛盾频发。但在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太湖新村小区,优美的小区环境、贴心的管理服务可以和高档商住小区媲美,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更是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太湖新村小区活动中心总是有欢声笑语。“这些都是咱们自己布置的,这盆绿植是我从家搬来的,书画都是咱们小区居民的作品。”小区居民阮怀珍告诉记者。
阮怀珍是小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常年在小区开展帮扶慰问、文化活动,让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感受温暖。小区不但成立了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及多个功能型党小组,还成立了4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针对性、项目化、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服务不能停留在街道、社区,要送到小区楼栋、群众家门口。”陈先法说。包河区的社区每年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30万元,党组织活动经费以10万元作为基础保障。在楼栋党小组、热心居民、骨干家庭的带动下,楼栋QQ群、微信群建立起来,小区志愿者广泛发动起来,配餐上门、快乐学堂、家庭医生等一系列贴心又暖心的服务开展了起来,实现了党的声音传播到家、新婚喜事庆贺到家、家庭纠纷调解到家、生活困难慰问到家等“八个到家”。
培育小区文化、凝聚小区乡愁,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由陌生人变成熟人。“都是同一个楼栋的居民,同一把钥匙开同一把锁,同一道大门里都是一家人。”在沁心湖社区月桂苑小区,5栋楼栋长王玉珍说。春节到了互相拜年、大雪期间一同扫雪、春天来了结伴踏青……在王玉珍所在的楼栋,居民们其乐融融,有难互帮,亲如一家。
“要推动社区由‘生活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转变。社区不单单是群众共同生活的场所,更应探索和谐相处、共同协商、互帮互助、爱国爱家等共同价值目标,这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方向。”束红英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来到合肥燃气集团,开展2019年“五星级”燃气服务认证监督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