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季生态礼葬将于30日举办 回归自然就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合肥晚报 2019-03-25 09:06 大字

在合肥,有这样一群人,面对生命的流逝,他们选择一种最为诗意的归宿,通过不起坟冢、不立碑碣、不留标志、“不占寸土”的生态葬式,永恒地回归自然,绿树、鲜花成为他们最美的安息之所。

清明将至,记者昨日获悉,2019合肥市春季生态礼葬将于3月30日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举办,此次礼葬仪式费用全免,低保户整体费用全免,市民政局将为逝者颁发《生态葬绿色证书》。目前,报名通道依然开启,预约电话62844444、65382977。

绿色清明 回归自然且不占寸土

今年的春季生态礼葬将全部采用森林葬的方式。记者发现,在各种生态葬式中,森林葬显得别具特色,既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又以“不占寸土”的方式,最大化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据了解,森林葬逝者落葬时,骨灰会被装入可降解的骨灰坛,然后深埋入土。一段时间后,骨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完全融入大地,回归自然的怀抱。用于森林葬的林地,未来还可以循环使用。

每位安葬者不用单独立碑,也不起坟冢,但是,为了满足亲属追思的需求,逝者的名字将被统一刻在森林葬纪念碑上,供后人祭祀。

早在2005年,合肥学院教授许有为就曾牵头联合郭因(原省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孙显元等11位老专家、老教授联名发出倡议,提倡不起坟冢、不立碑碣、不留标志的生态葬式。许老还立下遗嘱,叫子孙照此执行。

2007年,大蜀山文化陵园开辟全省首个生态葬区,在全省率先推广生态葬。2010年,该陵园举办合肥首届“森林礼葬”,成为当时合肥唯一一家推广“森林葬”这一环保葬式的陵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有2100多名逝者长眠于该陵园的生态葬园区。

“很多人觉得一定要买个墓穴、立一块碑才好,才够风光,我却不这么想,能入土为安,与山林相伴,又能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这才是最好的告别方式。”合肥一位老人用森林葬的方式送别老伴时,也为自己选定了同样的方式。

惠民之举

接近“零负担”的生态葬

高昂的墓地价格一直为社会各界关注,“死不起”时常成为清明期间社会的焦点话题,与之相比,鲜有人注意到的是,在合肥,森林葬的价格只有2000元左右,经合肥市惠民殡葬政策减免后,实际仅需1000元左右。

另外,针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殡葬救助对象、特困遗体捐献者五大特殊群体,大蜀山文化陵园特别制定了森林葬“零花费”安葬的惠民政策,免除全部环节所有费用,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让人们铭记生态葬践行者对社会的贡献。

“每一位生态葬的逝者都作出了令人敬佩的选择,他们以不占寸土的方式回归自然,为社会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大蜀山文化陵园工作人员表示。

正是这份敬意,大蜀山文化陵园一直坚持为生态葬逝者举办集体礼葬仪式。仪式所有工作和物品均是无偿提供,不向家属收取一分钱的费用。正是这份敬意,历年来,大蜀山文化陵园都是精心安排礼葬仪式的每一处细节:从仪式的流程,到每一个祭祀物品的准备,从每一段背景音乐的选取到主持人的每一句悼词。

厚养薄葬

追思“礼遇”有增无减

生态葬,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让逝者家庭的殡葬花销大大减少,但是,对逝者追思的“礼遇”却是有增无减。

在大蜀山文化陵园,精心举办的礼葬仪式,祭酒、柳祭、悼念墙祈福,隆重而庄严,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缅怀;陵园更是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生态葬区域,背靠大山,绿树成荫,坐北朝南,给予了逝者充分的尊重。生态葬的园区还竖起纪念墙,刻上逝者姓名,以便于家属缅怀先人。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倡导节地生态葬。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实行生态安葬”。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

为了褒扬生态葬逝者对社会的贡献,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文明办、合肥市国土局等单位共同印制《生态葬绿色证书》,颁发给生态葬逝者亲属。

生态葬可谓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随着选择生态葬的群体逐渐增多,厚养薄葬的理念也渐入人心。“长辈在世时好好关心陪伴,比殡葬方面大操大办、墓碑的豪华奢侈更能彰显孝心。”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张年长如是说道。

李晶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文/图

新闻推荐

天鹅湖金融商务区揽人才

本报讯3月23日,蜀山区举办金融商务区人才专场招聘会,一万多个岗位招揽优秀人才。此次参加现场招聘的有111家企业,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