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今年70岁的潘腊林阿姨是一位社区“大忙人”,本周六,她要与社工们一起开展“文明养犬的宣传”活动。作为全省首家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示范点,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结合群众需求,提供“贴心”和“暖心”的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志愿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也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吸引越来越多像潘阿姨一样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以党建为引领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3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供水集团小区。虽然这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但路面干净整洁,公益广告氛围浓厚,小区环境清清爽爽。
“以前这个小区的环境比较脏乱,居民颇有怨言,由于没有物业,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美好志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娟介绍,在该中心入驻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后,他们启动了“周六公益行”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建为引领,组织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每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一开始,一些社区居民并不理解我们,还以为我们是作秀。随着小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许多居民还主动加入到环境整治中来。”王娟说。
作为全省首家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示范点,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示范作用。
“我们以党员为主体,建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带动更多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加入到社区治理。”明光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社会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老旧小区的管理更是矛盾集中区。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把发展公益服务集群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金钥匙”,不仅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提升了居民满意度,而且改变了以往社区工作者“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推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
一批品牌志愿项目打响
每天到了午餐时间,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区的“爱心大食堂”就会聚集许多老人,他们在这里可以吃到免费午餐,如果老人行动不便,志愿者将送餐到家。
“老人身体不太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对他们来说,每天买菜做饭是不小的负担。”明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社区老人们的吃饭难题,从2017年开始,填海巷社区爱心大食堂项目启动,发展34名志愿者每天参与食堂的日常管理,为社区32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
群众的需求就是志愿活动开展的出发点。
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建立以来,按照“一年孵化十个项目,二年形成区域群众效应,三年打造可复制成功经验”的发展目标,结合群众需求,尤其针对老少群体、环境治理、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实际,先后打造出“吴化平阳光工作室”,“爱心来敲门”,“背倍暖”等志愿品牌项目,赢得居民的交口称赞。
以志愿服务为平台
5万多群众受益
“有困难找志愿者 有时间做志愿者。”如今,随着众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尝到了志愿服务的“甜头”,并积极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本来是一些享受志愿服务的居民,后来成为志愿服务者。比如,许多居民看到自家老人享受了爱心食堂的服务,便主动来到食堂做志愿者。”安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红霞介绍,为了鼓励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还采用“积分制”,参加志愿活动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日常用品,让社区居民成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在小区营造浓厚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氛围。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6月成立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明光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中心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家,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2个,招募志愿者800多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 3500多人次,受益群众5万多人。(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正峰方旻)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合肥市方桥小学利用这一契机,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途径,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