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高 峰

淮南日报 2019-01-30 00:00 大字

我这人勤奋,许多活都赶在前头。比如猪年,按照农历,还没到来,就开始做猪的文章。写好稿投出去没半天,风云突变,令我措手不及。一个叫《啥叫佩奇》的视频风靡网络:这可是“猪年谈猪”大事,不可不写。啥叫佩奇?在令人啼笑皆非答案中,它超越了自身的卡通小猪形象,表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隐秘的节日情结和家族中不可言喻的血脉亲情。时代在变,猪也跟着变,这是今年人们赋予虚拟的生肖猪的又一种新的精神内涵。而对我来说,经历过贫穷的岁月,我更加关心是猪永远不变的物质肉身。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我是食肉动物,众肉之中尤爱猪肉。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离开老家之前,没有吃过狗肉和羊肉,也很少吃牛肉。因为家境贫寒,吃猪肉也是逢年过节打打牙祭。但因为次数稀少而记忆恒久,回味弥深。

有一次,到南方某山区小县游玩,两餐饭吃下来,就感到闹不动双腿,菜里干巴巴的,没有多少油水。和老板理论,原来是当地猪肉涨价,涨得离谱,卖肉的商贩无利可图,集体罢工,整个小县城已两天买不到一两猪肉。山里的水硬又剐人,没有肉吃再好的风景也留不住人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不知道,三日不吃猪肉,脸上有一种什么情况发生?头发枯槁,脸上干瘪起皱无疑。得得,赶快找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地方。

猪肉涨价原因,媒体上说是百姓养猪积极性受挫。有时下乡,真的看不到养猪户了。猪仔、饲料、防疫……今年又遇上非洲猪瘟,好在政府出手果断,很快控制住了。但一家一户养猪在农村的确少了,忙人不说,划不来。奇怪了,我们小时候吃不上猪肉,但家家养猪,养猪不为吃肉。现在反过来,家家有钱吃肉,反倒不养猪了。百姓光吃肉而不养猪,肉价岂有不涨之理?

记得好多年前的那个猪年,猪肉涨价之前,就有几个猪的话题,供人消遣。比如,猪可娱乐。某女歌手唱《猪》歌,一夜浪得大名。又比如网上有人搞调查,女人投票找理想中的老公,结果猪八戒居然盖过了刘德华。唉唉,凡事不可当真,人家怎么娱,你就怎么乐。但猪肉涨价不好玩,没有娱乐性,老婆不高兴,且直接影响我家的民生。

猪肉好,价又便宜,有没有此等好事呢?有。让我现在就翻书念给你听:“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是苏东坡在几百年前作的《猪肉颂》。读得我鼻翼煽动,口角流涎,假如时光倒转,真想回到幸福的宋朝。“日啖猪肉三五斤,不辞长作黄州人”。原来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得以流传,一是当时猪肉便宜,二是苏式烧法简单,只需掌握好火候,三是有这个大文豪的名人效应。热爱苏东坡,喜吃“东坡肉”,好吃也有了渊源,这就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猪肉好吃,但猪的名声并不太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壮了,离挨刀子就不远了。但猪是不得不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吃了睡,睡了吃。从做人的角度来看,猪很糟糕。小时候因为懒惰,也经常被大人骂成了猪的。比如假期里要帮家里做事,大人吃过饭嘴一抹下田去了,回家看到桌子没有收拾,碗筷狼藉,就要骂我是“猪”,说明我懒。比如,交待要及时给炉子换炭,结果却换成了炭碎炉灭,锅碗冰凉,又要被骂为猪,说明我笨。“猪嗳”,母亲这一声责骂充满了爱怜,现在听起来特好玩。

我写过一首诗叫《猪圈》,是怀念七十年代农村大集体时村里放猪的事。城里来的下放女知青都是娇滴滴的,干不了农活,队长只好安排她们放猪。那时,家家私养的猪,统统要集体来放。起初以为放猪是轻松活,后来知道,放猪还必须收拾猪粪,个个都拉长脸,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干也得干啊。现在看,集体放猪实在好,一是猪们在一起玩耍,没有孤独感,心情舒畅,快乐长肉。二是粪便集中,统一收集,既解决了村庄污染,又猪粪沤肥,变废为宝。傍晚,下放知青带着合肥“老母鸡”腔一声嫩生吆喝,猪群解散,各个归家。队长和会计过来将猪粪过秤,倒入村口大坑。以猪粪的重量折合成工分,记在皱巴巴的小本子上。这样几年下来,就把她们改造成了养猪放猪能手,白白净净的大姑娘整天和猪打交道也不足为怪了。最后,她们见到猪倒无所谓,见到猪粪就眼发直,像见到了钱财。

新闻推荐

滴滴顺风车缺席春运 各种拼车群又火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30日消息,临近春节,车票越来越不好买,往年坐顺风车回家的人今年也遇到了难题,因为滴滴顺风车在这个春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