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庄的路

新安晚报 2019-01-29 11:30 大字

□合肥袁家勇

上世纪80年代,我居住在合肥西郊的南新庄村。南新庄,位于大蜀山西麓,原先只在蜀山干渠上有条蜿蜒的小石子路,连接着合六路,把十六个自然村连在一起,它是南新庄村连接外面世界的惟一一条道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坑坑洼洼的路上布满了积水和泥泞。遇到恶劣天气,人难走、车难行。

这条路上堆满了无奈和艰辛,人们望眼欲穿地想,村里要是有一条能直通外界的路多好呀。

1992年的夏季,高新区政府从合六路(途经井岗村的李大郢、南新庄的方郢)到新庄,修建了一条长约5里的柏油路,路名叫井南大道。记得路开通的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从家里赶来,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村民们热情的脚步和激动的议论。“以后下雨不怕了!“是啊,以后下雪都不怕了!“你们没讲到点子上,以后出门省4里多路呢!”看着刚修成的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通车了,村里的老少爷们敲锣打鼓,笑得合不拢嘴,从此告别走了几辈子的泥泞土路。这条路,不仅解决了孩子们到外村上学的问题,还解决了村里养殖户鲜鱼活虾等水产品、农副产品外销外运问题。有了这条路,南新庄村好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此可以骄傲地飞向美好未来。有了这条大道,南新庄村年产值200万元的蜀新建材厂办起来了,附近的农民有了就业机会,收入也增加了;有了这条大道,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能便利地输送出去;有了这条大道,农民开始抛弃多年保守的思想,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转眼都变成了城市蓝领或者白领,有些还做起了老板。

1993年初夏,我已经在蜀山建材厂上班了。清晨,老乡们拉着满满一板车的西瓜出去卖;傍晚时分,他们拉着许多空板车回家。我开心地问了起来,“老表,今天感觉怎样?”只见他们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不错,不错,价格不错,今年一年的收入,比三年挣的钱都来得多!”路通了,收入增加了,致富的想法变多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真是至理。

1993年末,村里就有20户人家架起了两层小楼房,10家买了运输车,做起了运输黄沙、红砖的生意。我有时在想,这条路是一条简单的路吗?路修通了不仅仅是交通便捷了,村民的理念也跟着升级了,大家抓住致富的机遇,一股创业风在这条路上生根发芽。

1994年初,致富标兵也不断涌现出来。南新庄村侯井组的小伙子李春涛,在外学习3个月蘑菇种植技术后,主动和高新区有关单位联系,组织30多人,创办了蘑菇种植基地,当年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很高的收入。

另一位影响比较大的人是李泽帮。他率先在南新庄村办起了苗圃场。随后,南新庄预制厂办起来了,养鸡场也办起来了,村民们还挖起了鱼塘。因为一条路,默默无闻的南新庄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了。村民的衣服不再是黑白配,取而代之的是亮丽的色彩,时尚的款式。井南大道成了南新庄村民秀时尚的舞台,小伙子、大姑娘买了件新衣服,穿了双新皮鞋,就会第一时间走在井南大道上展示,把美分享给大家。

二十多年过去了,南新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新庄村也变成了南新庄社区,村民告别了乡村的井南大道,住进了豪华的小区,过上了现代都市生活。南新庄的村民们,接受了城市文明的洗礼,素质日渐提高,从昔日的泥腿子,变成了高素质的市民,完全融入了现代大都市……

改革开放让我们南新庄村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回忆往事,我心中无限感慨,刹那间,眼里的泪水不自觉地涌了出来……

新闻推荐

志愿者让爱不留“死角” 守护游子归乡路 江淮晨报携手文一·塘溪津门开展2019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打开急救箱为市民提供帮助。志愿者为旅客指明乘坐地铁的方向。在春运的人潮中,除了步履匆匆的赶路人,还...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