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是能唱的语言 著名编剧、词作家任卫新做客“大湖”谈歌词歌剧

合肥晚报 2019-01-22 10:20 大字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编剧、诗人、词作家任卫新填词的这首《永远是朋友》唱遍大江南北。1月20日上午,任卫新做客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协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什么样的歌曲是好歌?写歌最忌讳什么?任卫新娓娓道来。

“四类作品称得上是好歌”

作为著名词作家,任卫新创作了《永远是朋友》《你把春天留下来》《川流不息》等歌词一千余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为教材,其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的诗句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峰会论坛主旨演讲中多次引用。

什么样的歌曲才是好歌曲?任卫新说,得奖的歌曲不一定是好歌曲,这四类歌曲才是好歌:“第一,能改编成各种器乐演奏的歌;第二,能被‘恶搞’,被大家改词,证明这首歌有流传度;第三,出租车司机、农民工哼的歌曲;第四,被作为经典引用。乔羽老先生自豪了一辈子,陈毅外长引用了他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任卫新坦言:“说一句直白的话,歌词基本属性是人民性。歌曲的第一要务是让大家唱、记住。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获奖歌曲,怎么难听,怎么写。”

歌词是唱的,不是阅读的

在任卫新看来,歌词是能唱的语言,是供大家演唱的,而不是用来阅读的。不少词作者将歌词写得太深奥,“写歌词一定要说人话。歌词不是书面的艺术,而是听觉的艺术。歌词首先要解决语言的问题,现在很多歌词不是语言,是文字,是书面语言。”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任卫新拿出上世纪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苦乐年华》举例,“这样的词才是语言,才是生活化的。千万不能照着社论、文件、口号、讲话写歌曲,这样的歌曲能流传吗?”

“希望大家记住我的作品”

任卫新不仅是编剧,晚会、纪录片总撰稿,也是文化策划人、诗人、词作家。那么他本人希望大家记住自己的哪一方面成就呢?任卫新坦言:“如果我写歌词,希望大家记住我的歌词;如果我创作歌剧,希望大家记住我的歌剧。”

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任卫新表示,作为文艺创作者,要跟得上时代和年轻人,“尽管到最后,我们达不到理解,也要达到了解年轻人,和年轻人拉近距离。”

任卫新把观众看得很重,“对于我们写词来说,观众就是你唯一倾诉的对象,你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你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过去这些年,任卫新多次参加央视春晚等一些晚会的总撰稿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春晚需要在组里生活几个月,一直到除夕直播结束,现在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不会再深度参与春晚,接下来他将往歌剧和编剧方面发展。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 通讯员 夏绿水

新闻推荐

擦亮“法治合肥”文明窗口 《合肥市铁路客运车站区域综合管理办法》下月起施行

合肥市铁路客运车站区域综合管理办法》下月起施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