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合肥的情缘
□合肥唐卫丰
作为一个扎根在合肥的外乡人,如果让我概括出合肥这座城市的特点,我可能描述得没那么准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得越久,你会愈发依恋合肥,并且难以割舍。
小时候,对于合肥的印象停留在历史的故事里,对这座城的理解更是遥远的、深邃的,飘渺在风云人物的岁月时空中。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来合肥读军校。学校在黄山路上,四周是农村,人烟稀少,碎石路、稻田、菜园,没有一点城市的气息。校园外经常能看见穿着朴素、肩挑担子的乡里人。班里八个人,除了我是安徽本地的,其余的均来自其他省份。读书前,他们对合肥不了解,但考虑到是省会,应该不会差到哪。何曾想,来到合肥,一个个傻了眼,大跌眼镜,“合肥怎么这么小?哪像个省会!”“合肥怎么连个像样的小吃都找不到,玩的景点也少。”外地人水土不服,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有意无意,每遇不顺,他们会把对合肥的不满当着我面发泄出来。有一次,看到他们又扎堆泄愤,我终于鼓起勇气,冲他们吼道,“既然合肥有这么多不是,为什么还上这里来求学?”终于,大家在我面前不再对合肥评头论足。
毕业聚会,同学们已不介意曾经的隔膜。酒至酣处,大家又提合肥,“其实,能在合肥相聚,大家都是缘分,合肥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承载着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是啊,合肥名字听起来虽然俗了一点,但却像一个笑容可掬的胖子,热情、朴
实、包容、好客。”“这里拥军搞得真好,上公交都免费。穿军装外出,也神气,当地人都羡慕。”“合肥还挺干净,穿双皮鞋一周都不带擦的。”酒喝浓时,也是情到时,大家道尽了对合肥的不舍。不经意间,大家概括出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内涵和素养。
毕业后,八个人分到了全国各地,都离开了合肥。我去了隔壁的省城。尽管都是省会城市,但相比之下,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实力还是知名程度、城市建设,合肥都是小巫见大巫。亲朋好友经常劝我,留在那,最好能把家安在那里。然而,多少次,每当我走出门,置身于这座城市之间,那份安然和这座城市给予我的依靠消失了,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上公交、走马路、逛商场,当听到我一个外乡人的口音,投来的却是漠然的目光、排外的眼神,那种目光让一个外来者联想的是距离上的疏远,心灵上的隔阂,让我失去了留在他乡的动力。
在一次探亲回家的时候,我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她在合肥上班,因为对这座城市的熟悉,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后来,我们结婚,我毅然决然把房子买在这里。
虽然人在异地工作,但小家安在合肥,心灵就踏实多了。每次探亲归来,带给我的是对合肥变化的重新认识。这个世纪头五年过后,曾经的小城再也不甘寂寞,她的变化始于城区的扩张。她不再局限于东到三里街,南到东陈岗,西到农学院,北到双岗的发展。东南西北铺天盖地,一直向外贯通,所辖的几个县与城区连接成为一体,政务、滨湖、北城成为了合肥地域发展的代名词,让这个曾经在全国城市榜中排不上名次的偏隅小城,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湖名城。近几年,新机场建了,南站修了,地铁通了。行走在这座城市中,不经意间,你会听到朋友说,今天哪里新开了一家购物中心,哪里又多了一座休闲公园,甚至于快到那家商场、公园、步行街可能就在你家附近,你都没有发现。这就是“合肥速度”,那种追赶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速度。
去年,我转业回到合肥,更加客观具体地听到的是对这座城的评价。
上个月我去皖南出差,听到有人评价合肥。她是一名房产中介,说合肥现在发展得很好,虽然问题还有不少,但却能把人才吸引住,说明政府长远的战略眼光。我就请她再说具体点。她给我举了个例子,她的表弟是学软件的,大学毕业后,两家公司要他,一家是杭州的阿里,一家是中科大的下属公司。阿里开的工资是月薪两万,科大给的是一万五,最后他选择留在合肥。她表弟的一个同学本来在深圳工作,现在也来到合肥发展。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说,这与合肥打造的创新城市、建设科技中心有关,合肥出台了一整套优惠政策,合肥潜力无穷。
听了她的一番话,我顿时明白:一座城市的外在变化是表象的,只有当她的内在潜质吸引你,让你的身体得到安稳,让你的心灵得到安放,你才会生活得愈发充实激越,幸福满足。
这就是合肥吸引你我,吸引来自各地人的魅力所在。
新闻推荐
合肥蜀山交警:涉嫌醉驾,等待血检结果一驾驶人和一骑车人受伤11月13日晚,合肥市清溪路与肥西路交口附近上演惊险一幕——一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