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餐”让百姓享更多实惠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几年,安徽省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文化市场日渐繁荣,不仅给居民送上愈加丰盛的文化大餐,也让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实惠。
“小空间”打造全民阅读大氛围
每个周末,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大蜀山附近的张倩总会骑上一辆共享单车,来到四季花海北侧的林间书屋看书。“这里环境好,书也多,借书还书都方便,在这待上半天一天,心情都会好很多。”张倩说,因为别致的环境,林间书屋成为很多合肥年轻人每周都要“打卡”的地方。
林间书屋是合肥去年打造的首批城市阅读空间中的一个。不仅设置了老人阅读服务大厅、综合借阅区、阅读交流区、活动体验区等功能空间,读者还可享受免费图书阅读、活动体验、阅读交流等服务。
2017年开始,合肥陆续打造城市阅读空间,它们像“珍珠”一般,散落在公园、社区、商业街等城市多个角落。记者了解到,目前城市阅读空间大多是“图书馆+书店”模式,并具备“4+X”功能,即阅读、活动、展示、休闲4个标配服务功能,和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服务功能。
业内人士分析,城市阅读空间受欢迎,说明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这不仅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也将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转型“书店+”带来更多收益
如果你晚上来到合肥三孝口,位于街角的新华书店灯光明亮,人头攒动。2013年,很多人记忆中的科教书店华丽“转型”,一改平日的传统模样,开始24小时不打烊。转型后的书店每一层以图书为载体,并结合了咖啡区、手机产品体验区、创意文具和茶会所生活区等,还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等活动,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综合体。
“让传统的书店通过与多种业态的结合,不仅为读者带来优质的体验,也给书店带来可观的收益。”合肥新华书店负责人表示。
近几年,传统书店纷纷转型。多元化的经营业态,浓郁的文化氛围,“书店+”的布局愈渐成为实体书店主流,它不仅丰富了书店的功能,还为书店带来人气,引领了城市居民生活新风尚。如今,一家人周末休闲的去处,不单是商场、户外场地,还有以阅读为中心的书店。
不仅如此,2017年,新华书店三孝口24小时书店还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亮相。读者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就可以实现图书的借阅、购买等多种线上服务。借助互联网,“智慧书房”再次掀起了一股浪潮,到去年底,“智慧书房”APP的注册用户就超过20万人。
惠民政策引导居民扩大消费
2015年,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先后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合肥还率先试点了居民文化消费激励政策,百姓只要在合肥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就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文化消费。
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更要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实惠。从2014年起,安徽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拉动文化消费;率先以直补消费者的方式引导居民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实惠;率先对重灾区居民文化消费补贴实行倾斜,给灾区群众送上关爱;率先将带着财政补贴的图书、报刊、有线电视送到乡镇,让农村居民便捷地享受到文化补贴。
今年9月,第五届安徽省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这已成为安徽省文化消费市场的“嘉年华”,百姓全面共享文化盛宴,实实在在获得实惠。据统计,第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全省共计93.46万人(次)享受“五看”刷卡消费立减折扣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139.40万元,拉动消费1.26亿元。今年安徽省继续安排918万资金补贴文化消费。
黄涛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晨报讯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包公园管理处获悉,今年“十一”期间,第十一届包公文化节将在包公园举行,这场延续了11...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