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晚小记者争做地球小卫士

合肥晚报 2018-09-21 07:15 大字

9月15日下午,在芙蓉社区合晚小记者站,合肥工业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志愿者给合肥晚报的小记者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环保课。听完讲课,小记者们纷纷表示争当环保小卫士,为地球的美好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活动由芙蓉社区团委、齐云团支部、新月团支部与合晚小记者项目部联合主办。讲课一开始,志愿者便询问小记者:“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吗?”一个小记者积极举手回答:“如果不给垃圾分类的话,就会变得很乱。”

听完小记者的回答,志愿者耐心地为小记者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不分类,会给环卫工人的工作造成困难,污染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所以,垃圾的分类回收可谓一举三得。”

现场屏幕上四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不同的垃圾,你们知道它们的功能吗?”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小记者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蓝色的桶是可回收的,红色桶是装有害垃圾的,绿色桶是装可回收的垃圾……”小记者的回答有对有错,不过大家积极的态度得到了志愿者的肯定。

“其实,蓝色桶是可回收的,大家可以根据桶身上的循环标志来判断;绿色的桶则是专门回收厨余垃圾的,也就是平时厨房中剩下的垃圾;红色桶则是装有害垃圾;至于灰色的垃圾桶,大家平时可能见到的比较少,这个是用来回收其他垃圾的,也就是其他三个垃圾桶之外的垃圾。”小记者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认真地做着笔记。

不同的垃圾要和不同的垃圾桶匹配,那么垃圾又该怎么分清“红、蓝、绿”呢?志愿者给小记者举例说明:厨余垃圾一般包括果核、菜叶、剩饭菜等;可回收垃圾有塑料制品、纸质品或是金属制品等;有害垃圾则有电池、过期的药品以及废弃的油漆桶等;烟头、纸巾、陶瓷等属于其他垃圾,因为它们造成的危害较小,但又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

有人说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志愿者也和小记者做了一个21天的约定,只要小记者每天给家中的垃圾分类,21天后就能获得“环保小卫士”的证书。活动刚刚结束,就有小记者拉着家长要回家做自己的分类垃圾桶了。

刘成乐 杨玲 郝程 葛圣娣 陈小林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

新闻推荐

8000吨储备菜保障节日“菜篮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周谷堆市场获悉,为切实做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市场农产品正常供应,周谷堆市场已提前做好相关保供工作,目前...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