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庐阳区百帮创业园,有一家公益性的辅助性就业机构——暖阳辅助工坊,专门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让他们能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生活——辅助工坊 残疾人就业

安徽日报 2018-09-12 10:4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鲍妮娜 张克娜本报记者 沈建平

日前,记者走进庐阳暖阳辅助工坊,900多平方米的工坊内窗明几净,这里分为工作坊、休闲沙龙区、心理咨询室、舞蹈活动室、健身器材室等多个区域。过道上写着励志名言,残疾人学员在宽敞明亮的工作间里做着工作准备。该工坊由合肥市庐阳区残联建立,委托第三方机构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进行管理运行,专为庐阳区16岁以上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和支持性就业服务,现有教师8人、学员40人。庐阳暖阳辅助工坊是目前合肥市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家辅助性就业机构。

“庐阳暖阳辅助工坊是公益性质的辅助性就业机构,2017年10月在庐阳百帮创业园成立,专门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助性和支持性就业服务,让残疾人从事康复性手艺、庇护性就业、蜡烛工作坊等。 ”暖阳辅助工坊负责人谢金凤告诉记者。

“去年刚开始运营时,区残联在社区宣讲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很多家长和残疾人还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残疾人在这里康复、学手艺还发工资,哪有这样的好事?”谢金凤笑着说,刚开始残障员工不多,现在已发展到了40名,暖阳辅助工坊按5:1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每位工作人员都有至少3年以上服务大龄残障青年的工作经验。

目前,庐阳暖阳辅助工坊开设了4个工作坊,分别为手工坊、蜡烛坊、软陶坊、植物坊,手工坊专门为员工们提供各种来料加工,手工串珠、编织摆件。 “正常情况下,我们平均每天可手工生产2000盏小蜡烛。 ”在蜡烛坊工作的唐业春边翻开计量本边向记者介绍,“在这里工作,凭自己的双手挣一份收入,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的工作会越来越好。”唐业春手部有残疾并患有癫痫病,曾长期在家靠低保生活,如今在这里工作,每月能拿到1500多元的工资,还享受午餐补助和社会保险,他感到自己“重获新生”,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

记者来到软陶坊,软陶坊是林艳茹和她男友薛全开的,他们两位都是意外致残。两年前,他们还互不相识,在春芽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中相识,后来相知相爱,现在一同创办软陶坊,准备不久就结婚。林艳茹小时候因手术失败导致脊髓受损,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薛全则是在上学时出车祸导致一级重残。两位年轻人并没有因残疾而放弃,而是自学软陶制作技术,并在网上开设陶品店铺,他们的创业精神一直鼓舞着其他残疾人。截至目前,软陶坊已吸纳4名残疾人就业,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在政府的帮助下,这些残疾人顺利就业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的父母也变得乐观起来。一位残疾人的母亲告诉记者:“辅助性就业机构为这样一群孩子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自食其力了,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 ”

“辅助性就业给学员带来了巨大变化,他们过去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如今变得乐观自信了。 ”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副秘书长常红告诉记者。

“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庐阳区残联副理事长刘晓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庐阳区残联倾力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感受大家庭的温暖,而且也解除了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合肥市已将辅助性就业工作纳入市政府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对新建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场地建设分别给予12万至6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补贴,街道社区无偿提供合适场所,政府采购时优先采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生产的产品。目前,合肥市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5家,还有部分正在通过检查验收,已吸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约450人,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同时还参加社保。

新闻推荐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合肥经开区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合肥经开区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