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有人花钱“上自习”

新安晚报 2018-08-14 11:16 大字

商业性自习室悄然冒头,需求挺旺盛;专家说,运营需要更全面的分析,同时公益化应成为趋势

后“上自习”,还花钱,你听说过吗?已经工作4年的周小姐最近正在准备考试,以实现更好的职业晋升。今年4月份,她在合肥发现了一家专业自习室,现在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在里面自习。记者注意到,这样的新鲜事物在合肥已非个例。在这些专业自习室“上自习”,一天的花费低至一二十元、高至四十五元。

火不火?上自习要提前预约

“暑假这段时间,基本上每天的座位都是满的。”——正在准备会计职称考试的程小姐

8月12日上午,在金寨路附近的一家自习室内,记者进去后正巧碰到有人在咨询情况,店员告诉顾客,周末的自习座位已经约满了。顾客程小姐小声告诉记者,她是提前半个月预约的。而在长江路的另一家自习室内,座位上也基本都有人。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自习室的开放时间基本都是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二点。自习的环境也是分区域的,有大包间,供多人自习;还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这样的小区域。价格也会有所区分。按零售价格来算,一般座位每小时收费5元,充卡储值或者包月的话要优惠一些,算下来一天的花费低至一二十元、高至四十五元。

自习室内还有微波炉和冰箱,方便顾客自带食物过去加热,书架上的书籍会员也可以免费借阅。“有时候鼠标、数据线等忘记带的话,这边可以借给你。”

自习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自习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社会备考人群。“暑假期间考研的大学生和写作业的中学生会多一些,不过平时晚上放学了,也会有小学生过来写作业。”

为啥去?环境吸引顾客埋单

“在家里容易产生惰性,在这里学习可以专心些。”——备考的周小姐花两千元办了张5个月的卡

为什么不在家里看书,而选择来这些专业的自习室呢?今年13岁的施同学告诉记者,妈妈让他来这里写作业、看书,他觉得在这里学习效率还不错,“人家都在学习,我不写作业好尴尬啊。”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孩子“组团”在包间里学习。“他们互相督促写作业,还能互相讨论,我觉得还行。”门口一位家长表示,她比较看重这个环境氛围。员考试,8月初开始在这里学习,每天学5个小时左右。“家里有小孩,太吵了;图书馆人太多,9点不到座位就满了。”魏先生说,学习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一次爸妈把小孩带走了,我在家发现也还是看不进去书。”在他看来,家里“诱惑”太多,而专门学习的地方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自己。

一些受访者表示,现今考试的项目越来越多,然而适合学习的地方却不多。“图书馆、书店,要么抢不到座位,要么不够安静。”有备考打算的李女士说,自己也尝试过去咖啡厅等地方学习,但是效果一般。

万左右,但是成—一家自习室的负责人李振

采访中,多家自习室的相关人士都表示,目前店铺基本没有赚到什么钱。一家自习室的负责人李振说,当初他们在广州了解到这个项目,“感觉在全国范围,安静、高效又经济的阅读氛围和学习环境其实是稀缺的,所以就产生了在合肥开这样一家自习室的念头。”不过李振坦言,从2017年4月份开业,他们一直处于盈亏平衡点,其实赚不到什么钱。李振说,除了自习室,他们目前并没有其他的增值业务,仅出售少量种类的饮品,也是为了更好地给顾客提供服务。“随着以后的发展,有可能会拓展附加业务。”

另外一家自习室的店员杨小姐也表示,从经营上来看前期亏损,后来人多了就好一些。“自习室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杨小姐说。

不过,即便说赚不到钱,李振也表示,这样的自习室需求较大,但市场仍然还是接近空白,“我想到明年肯定会有很多人复制这种模式,开类似的店吧。”

怎么看?公益性是种方向

“未来或许更应该把这样的自习室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产品融入城乡社区建设中。”——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徐理响

“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社会。很多人都反映找不到一个能够安心学习的环境。”对于这类专业自习室的出现,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徐理响认为这也是有客观的需求。“但把这个当成一种商业项目,可能还需要更全面的市场需求调研和成本收益分析。”徐理响认为,虽然市场有需求,但人群过于分散,考虑到时间和成本等因素,难以形成聚集效应;此外,目标群体会受到收费高低的影响——收费太低,盈利空间就很窄;收费过高,则可能会降低部分目标群体去商业自习室的意愿和次数。此外,如果是纯粹的自习室,不提供其他服务,产品可能过于单一,前景也就比较堪忧。

从长远发展来看,徐理响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需要带有公益性的社会性自习室。徐理响说,比如,可以通过获得政府、社区建设的支持,提供免费的场所,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甚至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此外,还可以把丰富的产品和自习室融入到一起。

束雨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失管地带”如何有效监管

培训机构无证经营一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