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熔铸新格局 双拥名城谱写新篇章
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合肥也是兵源大市、双拥名城。长期以来,合肥军民始终秉承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群众视战士为亲人,部队把驻地当故乡,军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同推进城市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谱写了军民携手奋进的历史新篇章,2016年,合肥市连续第8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军民团结开创新格局
长期以来,历届合肥市委、市政府班子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设置组织架构。新形势下,合肥强力推进双拥工作的有效制度和措施,实行“六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地方支持国防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改善驻军训练、学习和生活条件纳入重点工程建设,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纳入民生工程责任,把双拥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合肥注重突出融合产品研发,突出教育阵地建设,突出社会拥军品牌,突出化解“三后”难题,突出强军备战目标。全市各级双拥工作做到了年度有计划,工作有布置,任务有落实,年终有检查,大张旗鼓、持之以恒抓好双拥创新发展,呈现出政治站位高、工作合力强、特色亮点多、社会参与广的大好局面。
优抚安置展现新成效
近年来,合肥从驻肥部队高度关注的“三后”问题入手,想方设法为部队官兵解难题、办实事,极大地鼓舞了干部战士献身国防的政治热情,有力地支援了军队改革和建设。
合肥的优抚安置工作首先体现在优先解决驻军“三后”问题,让部队官兵倍受鼓舞。2016年是军改第一年,合肥市对19名正团职军转干部进行了指令性安置,对53名副团职军转干部进行“双选”安置,其中,正团职军转干部安排领导职务比例达到52%以上。做到了军转干部、用人单位和所在部队三方满意。
退役士兵安置方面,合肥多措并举,做到公正透明。在落实国家和省退役士兵安置等各项具体政策过程中,合肥对符合岗位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实行量化打分、按分选岗、社会公示、阳光操作的办法安排落实了工作岗位,维护了安置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大帮扶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连续多年举办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有效保障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
为了加大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力度,合肥市出台了烈士、军人和残疾军人子女入学优惠和中考加分政策,其中,烈士子女和一二类岛屿部队子女加20分。
军民融合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合肥市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创新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较强的承载功能,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向更宽方位、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拓展,一批研发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合肥加速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有序推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先进光源、稳态强磁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一批前沿性研究平台建设,联合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院以及北航、哈工大、中科院热物理所等一批在军民融合技术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的高校院所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为合肥市推进原创性军民两用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并开发了科大立安自动消防炮、水上无人救援船等一批兼具国防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
合肥还在不断壮大军民融合产业规模。截至2017年底,合肥集聚了中电科38所、省军工集团等“军转民”企业16家,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民参军”企业66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产业为代表的高新区产业基地,以公共安全为代表的经开区产业基地,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站区产业基地和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合巢开发区产业基地,其中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等技术在全国领先。 周俊
新闻推荐
新一批车辆“油改气”由气源松紧决定 合肥暂不适合全面放开“油改气”
合肥暂不适合全面放开“油改气”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