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通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 全市今年计划完成治理面积55万余亩

合肥日报 2018-07-27 01:52 大字

[摘要]全市今年计划完成治理面积55万余亩

本报讯今年是实施安徽省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市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全力推进2018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工作。

据了解,合肥市编制完成了《合肥市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年)》,制定出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意见。此次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在骨干排灌工程完善的区域,坚持以小型农田灌排片区为单元,点线面结合,重点推进灌排沟渠系统及配套桥涵闸等工程建设;在丘陵地区,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实施河、泵、渠串联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努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在环巢湖流域,坚持以减少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高效节水减排,切实提升改善水质,维护水体健康。

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面积55.56万亩。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各地在创新建管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并加强与项目区乡镇的协调配合,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等措施,统筹做好施工环境协调、落实筹资投劳等工作,在不影响农田灌溉、排涝和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及早组织施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在资金方面,2018年,全市共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29329万元,其中省级投资6895万元,市级配套10343万元,县级配套10343万元,乡镇资金1743万元。同时,合肥市加强政策扶持,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合肥市要求各地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和项目建设同步到位。

今年以来,合肥市持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在工程实施前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方式,完善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行专业化、物业化管护,扶持引导种田大户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和管护水平,着力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良性运行管护体制。(刘华亮 记者 华新红)

新闻推荐

上半年合肥外贸进出口 同比增长40.7%

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1~6月,合肥实现进出口12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高于全国、全省24.7、14.4个百分点。上半年合肥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