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时个个稚嫩 归来时已是栋梁

江淮晨报 2018-07-13 01:01 大字

[摘要]十七中98级校友20周年回母校,抚今追昔欢叙友情 再次聆听恩师教诲,奋发图强为母校在校学子当好榜样

十七中大门98级学子合影。 98级学子捐赠“思源”景观石。 给恩师送小纪念品。 再一次聆听恩师教导。 签名留念。 畅叙友情。

核心提示:

20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迈进合肥市第十七中学的校园,17年前,学有所成的他们带着理想和憧憬告别母校,进入全国各地的大学继续深造。20年后,成熟稳重、事业有成的他们带着往昔的回忆,在绿树成荫的盛夏日子里重归母校,在曾经成长的校园里欢聚一堂,与当年的同学恩师抚今追昔、共诉衷情。

校友们事业有成,感念师恩,感恩母校,正是对合肥市十七中优良传统的传承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也为在校学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重回

校园

重温当年学习生活

母校愈发精致典雅

二十年的记忆是一杯美酒,令人陶醉,回味无穷。二十年的师生情、同学谊是一份浓浓的牵挂,越想念,越放不下。7月8日,合肥市十七中1998级校友40余人回到阔别17年的母校,举行相识20周年同学聚会。当天合肥气温炎热,但老校友们冒着酷暑毅然前往,他们怀着对母校的深情与牵挂,对同窗相逢的期盼和喜悦,从各个地方回到了培养自己成才的母校。

“这么多年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即使在合肥工作,也没时间回来看看。当有人提议回母校聚会时,大家都是一拍即合。”此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之一何越说,他们这一届学生是母校第一批寄宿的学生,大家朝夕相处,感情格外深厚。校友沈鸿俊回忆当年的住校生活,每天早上各班班主任叫自己的学生起床,然后带领大家在操场上跑步,晚上老师陪着上晚自习,到休息时间班主任又到宿舍督查大家早点睡觉。“我的许多好习惯都从高中时候养成的,工作后一直在保持这种作息规律。”

阔别母校十七载,合肥十七中的校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所古老而又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校园愈发精致典雅。他们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看到母校的发展与变化,无不喜悦和自豪,为母校而骄傲。

来到教学楼前,重温当年一幕幕学习情景。走到宿舍楼下,回忆着自己曾经的宿舍、曾经的床位、曾经的室友,专注的神情中满是温馨与幸福。

尽管当天天气炎热,但兴致不减,同学们聚在一起重温往日美好时光,共叙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徜徉的身影,洋溢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盛夏的十七中校园枝繁叶茂,有风吹过来,给浓荫下的校友们带来了丝丝凉意,母校的校园用最美好的一面迎接当年的孩子回家。该校校长李德山接见了回校校友,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饮水

思源

捐赠“思源”石

感谢母校培养之恩

回首20年前,一大批懵懂少年从合肥的各个地方涌来,怀揣着求知的渴望,跨进了合肥十七中的大门。17年前,学有所成的他们,又奔向了祖国的天南地北,继续自己的前程。20年后归来时,稚嫩的面庞已经成熟,每个人都有一张意气风发的笑脸。

当年的少年已经成熟,但昔日的恩师已经两鬓斑白。“我当年不喜欢语文,语文课堂上经常做数学作业,语文老师为了让我能考上更好一点的大学,不但没有责备我,还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改变观念,逐字逐句地教我学习文言文。”校友黄德文的讲述勾起了大家的集体记忆,每个人在这里都有终生难忘的恩师,在他们迷茫的时刻提携指点,明确了人生的航向。“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这一届校友为母校捐赠了一块思源的景观石,寓意饮水思源。”何越说。

在漫步校园后,举行了捐赠景观石揭幕仪式。一块高约3米的景观石树立在校园东南侧的小花园里,正面刻“思源”二字,背面刻有“夏蝉冬雪、披星戴月、春恳秋实、怀故思源”,寄寓着合肥市十七中98级学子对母校培育之恩的谢意。合肥十七中副校长夏怀东、当年的任课老师和到场的同学共同为“思源”景观石揭幕。之后,全体人员在“思源”景观石前合影留念。

谆谆

教诲

恩师教导当年学生

要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捐赠景观石揭幕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又在学校礼堂举行了座谈会,校友们再一次抚今追昔,欢叙友情。

副校长夏怀东、当年的任课老师对校友重回母校聚会表达了热烈欢迎,并赞扬了这一届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璞玉浑金的品格,在当年的高考中整体表现不俗,为母校的校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们这一届当年考得非常好,考上合工大这样的重点大学都不足为奇。”

师恩重于山,师恩更难忘。座谈会上,校友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对老师由衷的感激之情,并汇报了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情况。

而副校长夏怀东的致辞最让同学们动情。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少年求学时,合肥市十七中的老师们教导大家要好好学习,努力成才,为父母争光。如今,大家事业有成,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夏校长又教导当年的学生,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当一个好丈夫(妻子)、好爸爸(妈妈),更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工作上恪尽职守,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加突出的业绩,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你们许多人的父母我都还有印象,当年他们把你送到十七中来,嘱咐老师严加管教,隔三差五送来饭菜水果,就是希望你们出人头地。”夏怀东说,在当好子女的同时,更要做好自己子女的教育,要科学育儿,培养好下一代。

事业

有成

校友们要为母校

在校学子树立良好榜样

17年前,他们从十七中出发,奔向远方。不少同窗好友如今已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栋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校友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校友成为高校教授,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

校友李勇考入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今安徽建筑大学)后,凭借在母校养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大学四年一直成绩优异,屡获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殊荣,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入伍,如今已成为蜀山区消防大队的副大队长。校友朱凌燕在母校学习时就多才多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空姐……

而不少“学霸”级校友如今都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黄德文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就读电子科学信息专业,毕业后进入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工作,成为了一名主任级电网工程师,参与了一批特高压电网建设、省电网规划工作。校友董婉丽合工大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一家下属企业,参与过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荣获过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她还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在读博士生。

“98级校友不愧为十七中优秀的一代,为母校添了光彩和荣誉。”夏怀东希望校友们今后立足岗位,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人生增光,为母校添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声母校一生情。历届校友是合肥十七中风雨历程的见证,校友奋发进取、报效国家、感恩母校的精神将成为合肥十七中享用不尽的财富,在母校生根、开花、结果,激励更多的在校学子奋发向上,再创辉煌。陈旺胜 周勇 文/摄

新闻推荐

西园一轿车掉入水塘 司机及时游上岸脱险

7月12日上午8点左右,合肥龙河路西园新村小区内一辆现代轿车在倒车的过程中,不慎溜进水塘中,幸运的是男驾驶员及时脱险。据目...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