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人文要素,重拾城市发展记忆“绣花”功夫扮绿精品城市

江淮时报 2018-07-10 11:59 大字

1992年,合肥与北京、珠海一道成为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绿色”自此成为合肥的鲜明特征和靓丽名片,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也被称为合肥的 “环城时代”。然而时过境迁,省城合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滞后于城市飞速发展的速度,这也引起一些合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纷纷呼吁亟待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加大恢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步伐。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近日在函复委员代表提案建议中表示,将立足合肥市城市新定位和时代发展新需求,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聚焦薄弱环节和园林绿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存在问题,全面补缺补差。

今后将着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从“注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以“精细、精致、精品”为努力方向,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据介绍,尽管近年来合肥市城市绿量大幅增长,但与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还远远低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定标准,主城区仍有很多覆盖不到的盲区,老城区尤其是瑶海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问题还表现为,合肥地区园林绿化设计水平整体偏低,一些重大市政工程配套绿化设计方案简单复制、缺少对合肥历史文化塑造、功能布局的综合考虑。从绿化景观品位来看,整体档次不高、特色不足;道路绿化遮荫这一主要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林荫路建设任务仍然繁重。

对此,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今后将坚持高起点、高水准规划。根据各辖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点、线、面、环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重点解决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等核心问题,着力推进公园绿地均衡布局。

今后尤其将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中的管理力度和执法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城市绿线控制中的人为干扰因素,杜绝对现有绿地(如街旁绿地)的侵占和绿地用地功能的改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程序进行规划的变动与修改,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今后还将以推进园林项目建设为抓手,补齐绿化短板,强化精品意识,围绕项目特色、亲民为民等方面做文章,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俱佳、社会各界满意度高的园林绿化项目。包括启动“十大公园”建设,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要素,结合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复合功能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重拾城市记忆,着力实现“一园一品”;增加百姓身边游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见缝插绿,建设一批街旁绿地(街心游园),稳步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此外,大力拓展花境应用范围,加大花境在城市公园、游园、单位、小区及城市出入口等的应用,同时丰富花境设计形式,推动城市“增花添彩”,实现“出门即景”、“就近赏景”。还将推进林荫道路建设、发展立体空间绿化,以及加强绿道系统建设等。

提升绿化品质也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弘扬“绣花”和“工匠”精神,精心设计,精致施工,精细管养,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

针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行政执法处罚等工作,今后还将及时修改完善和编制出台适应合肥市发展的法规、规章,如修订完善《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及其《施工细则》,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依法行政。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多重措施力保 夏季安全生产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7月5日、6日,同济公司承建的合肥经开区重点局高校三创园工程项目部分别组织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