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加速跑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智能装备双创基地
对合肥经开区的双维伊士曼公司来说,2017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收获年,不仅成功跻身全区成长进步奖,更在该区年度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由B类企业升级为A类企业。此次“晋级”A类方阵的,除了同是B类企业的永升机械、铜冠铜材等企业,还包括由C类直升A类的大久保机械。
对于区内企业来说,得益于亩均效益的提升,绩效评价的升级将为这些企业带来政府更多的资源要素“优待”。日前,合肥经开区2017年度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正式出炉,此次纳入评价范围的338户企业亩均税收较上年增长16%,其中,A类和B类企业较上年净增15户,占总用地比重达到79.7%。
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稳步提升
自2016年起,合肥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通过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指标、研发创新指标等一揽子综合评价指标,我们对企业进行ABC分类,实行差别化管理。”合肥经开区经贸局副局长张国楼介绍说,此举有助于激励和引导企业形成单位资源产出最大化。
从2017年度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总体情况来看,338户占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稳步提升,较上年增长16%。从规上企业来看,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6.2%、39.5%、23%。其中,A类企业共76户,增长13.4%,占比达22.5%;B类企业70户,较上年度净增6户;而C类企业减少20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转升”的推动下,各类工业企业提档升级明显,“退低进高”、“退劣进优”步伐加快。在规上企业中,双维伊士曼、永升机械、铜冠国轩等10户B类企业提升为A类,大久保机械由C类直接升至A类;优嘉力叉车、尼普洛、美科制冷等9户企业由C类提升为B类。
运用绩效考核分类精准施策
在“亩均效益”的体系参考下,合肥经开区视综合绩效考核情况,进行资源要素的差异化配置。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国内每5台电视中,就有1台背光源材料产自芯瑞达。”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芯瑞达是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背光源、半导体封装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六年前落户合肥经开区,芯瑞达仅有一层标准厂房、一条生产线,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原有场地已无法满足需求。“多亏了区里的协调帮助,2015年,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了近61亩的土地和上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在该企业负责人看来,成就如今背光源行业的“领跑者”,与经开区政府优化要素配置,提供管家式服务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合肥经开区,芯瑞达一度创出每平方米年产值最高、税收贡献率最高的纪录,成为该区当之无愧的A类企业。
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合肥经开区在激励A类企业引领发展的同时,还鼓励B类企业改造提升、倒逼C类企业提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盘活济钢日力327亩用地嫁接海尔高端智能家电生产项目、盘活东维太阳能174亩用地建设美菱全自动洗衣机项目、繁华大道低效用地“退二进三”引入中化三建等总部和研发项目……通过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置换、嫁接和重组改造,自2016年以来该区盘活低效用地3000多亩,为优势产业发展腾挪了空间。
全方位扶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年度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不只是排名次,更重要的是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为此,经开区管委会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全方位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张国楼表示,围绕“建设全球知名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定位,合肥经开区在推动企业产品升级的同时,积极促进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升级。据介绍,该区在国家、省、市技改支持政策之外,再加码区域鼓励政策,去年拿出5亿多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机器人改造项目为例,项目最高可以获得投资额47%的技术补贴,这在全国的国家级开发区中也不多见。为促进企业内部挖潜提升,该区还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土地积极进行厂房升级,对节约使用土地的企业,给予5万元/亩的奖励,同时根据厂房改造面积给予一定的奖励。
万朗磁塑、应流机电、芯瑞达……近年来,合肥经开区涌现出了一批长期专注行业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一直以来,我区还致力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制造业发展梯队。”张国楼介绍说,自去年起,该区专门建立科技倍增计划培养库和上规升级培养库,将有发展潜力的规下企业纳入其中,从政策、土地、人才、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提档升级。
此外,结合产城融合的产业布局规划,该区还积极引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业态。去年,该区已引入中建国际、中化三建、省投资集团、省建筑设计院等企业总部,将更多的要素资源引入区域内,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长龙 郝威 王蔚蔚·
新闻推荐
上半年已开工57832户、完成17598户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