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朱红英 愿做居民的“家长”
[摘要]点对点与居民沟通,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居民身边
朱红英(右)怀孕时还在坚持走访。 早上六点多起床,中午从来不休,“高速运转”的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党委书记朱红英,不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社区24000居民的“家长”。 “大事小事我都要操心,最欣慰的事就是,满足他们一个个的小心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朱红英用无数个日日夜夜践行着党员的使命。她说,“要把居民的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在这一轮服务居民的接力赛中取得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我想这可能才是一个合格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五好干部\’,有这样干部的社区党委才能成为新时代基层坚强的战斗堡垒。” 点对点与居民沟通提供新时代的精细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需求不再满足于一桶油、一袋米的慰问,“他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长期身在基层的朱红英深有感触。 刚进入家家景园社区工作后不久,她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党员活动时,有一对老夫妻总是牵手而来,而让他们签到时,却只签孙老一个人名字。后来朱红英询问了社区网格责任人才知道,这对老夫妻是刚进入社区居住的空巢老人,孩子都在贵州,都是近80岁的高龄了,网格责任人定期去看望他们,还有左邻右舍都互相照顾着,而阿姨的组织关系已经丢失近20年的时间了。社区党委在梳理社区困难人群和重点人群安排社区在职党员结对时,将其列入其中,日常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感动了两位老人,阿姨特意回贵州玉门,在孩子的陪同下,将失散多年的组织关系找到并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了处理,半年后她的关系转入了社区,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朱红英告诉记者,虽然社区有近万户居民,但是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进入一个网格来点对点对接服务社区居民,努力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居民身边,为居民提供“增值”服务 即使再忙再累,社区的工作人员毕竟有限,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朱红英的做法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居民身边,挖掘志愿者,组成团队,让社区的服务进一步延伸。 2015年农历新年快到的时候,本报一名记者联系朱红英,想要采访辖区一个外国朋友在中国过年的新闻。社区的同事推荐了家住凤凰城三期的俄罗斯女婿吉尼斯,还告诉朱红英他们家有个洋娃娃一样漂亮的女儿。因为朱红英对这户情况不熟悉,她决定陪着记者一起去,正好去走访。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她就和吉尼斯的岳母在聊天,在听到社区的各项工作后,崔阿姨主动告诉她,“我有针灸的特长和经验,如果社区需要,我愿意当志愿者。” 采访完回社区后,朱红英和社区党委一班人仔细商量,分析社区的群体需求,当即决定给崔阿姨设立一个工作室,并购买相应工具,每月根据阿姨的时间排出志愿服务表,同时又仔细查看相关证明,并了解阿姨的详细情况。现在每个月都有3天是崔阿姨的服务时间,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走进社区接受免费服务。 她介绍,像崔阿姨这样的热心居民和在社区从事公益活动的达人,每年社区都会评选出十余名五星级志愿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走进社区结对共建,共同服务社区百姓。2016年社区荣获了合肥市五星级志愿服务社区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双料“十佳”。 一份真心换来一个雷打不动的电话问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换来一份份真挚的回报,这是最让朱红英欣慰的事。 每个节日来临的前一天,朱红英的手机都会准时响起,她接听后,一位老人慢吞吞的声音就会从手机中传出,电话的内容也都是千篇一律:“朱书记,**节到了,我祝你节日快乐,全家幸福!”然后寒暄几句,电话就会挂断了,没有过多的话语,下一个节日电话又会响起。这位老人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刘老。 这起源于蜀山区在2014年推行的社工项目,朱红英申请的星星点灯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利用社区党委资源和项目推动的过程设立了微基金,利用这个小小的基金帮扶了社区矫正对象中困难的刘老,同时邀请他参加到社区党委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来,让他走出家庭埋怨带来的心理困扰,还帮他寻找了一份辖区物业公司保安的工作,现在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细微点滴汇聚江河大海,无微不至才能深入人心。“我一直记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晨报记者 琚园园 新闻推荐 五彩斑斓夜王岩摄影40年光阴,能够让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独立稳重的中年人,也足以让一座城市从江淮小邑完成到大湖名城的精彩...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