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工程”打造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安徽商报 2018-06-12 11:02 大字

6月6日上午,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栢景湾校区和橡树湾校区的英语老师们,齐聚栢景湾校区的五楼多媒体教室。教室里,两位老师在台上讲课,其他的同学科教师认真听课,区教研员等专家评课。这样的“专题研究校本教研课”,是长二小延续多年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用“大国工匠”的严谨态度治学,十数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专注而坚守。

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互为“老师”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36年,8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庐阳区乃至合肥市的一张教育名片。2007年,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迁入新校区,即现如今的柏景湾校区;2013年,学校又增建了橡树湾校区,至此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开始了集团化办学。到了2018年,教育集团两校区形成了拥有72个班级,190多名教师,3600多名学生的办学规模。”校长王华兵说,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思想,树立“优化心理环境,塑造完美人格”的办学理念,不忘初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在平凡中寻求不平凡,在扎实有效中寻求突破,放在首位的,始终是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努力提升办学品质,匠心打造孩子们的成长乐园!“两个校区的教学、课程安排始终同步。通常是从9月的第三周开始,每学年每位老师都要上教研课,同一学科的老师和进校工作五年内的新老师都要现场去听课、评课,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互为‘老师\’,共同提升。”教导处主任陆琼介绍说。“这一次的教研活动真让我惊喜,讲课的两位年轻老师我记得是刚从苏州学习回来吧,就把学到的新东西带到了课堂上,现学现用得非常好,也给老教师们很多的启发!”6月6日上午的教研课结束后,庐阳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员唐永文由衷地赞叹道,“眼见着学校的年轻队伍就成长起来了,教师梯队建设成果显著!”

“新鲜血液”打造“长二小印记”

自集团化办学以来,一大批新老师进入“长二小”这个大家庭,如何让“新鲜血液”跟上长二小教师队伍成长的步伐、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名师?

学校积极为新进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新进教师找准目标,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开展师徒结对、专家引领活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此外,还要做好老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工作,形成和谐一体化的教师梯队,以推动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办公室主任周晓玲说。在这样的团队带动下,新教师们也很快融入角色,做到“上课有味道,创新有特色。”

频繁“走动”校区融合亲如家人

“虽然咱们集团化办学、有两个校区,但与别的学校分校之间遥遥相望相比,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近!走路最多20分钟,共享单车几分钟就到!”学校工会主席郑勇说,“共同的校园文化熏陶,一体化的教学教研安排,还有课余频繁的‘走动\’,让新教师与老教师们,栢景湾校区与橡树湾校区的老师们,亲如家人,融合团结。”

工作中,像学校开设的走班化的社团和少年宫课程,都是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开发、申报的课程,“可以自己报,也鼓励两个校区的老师们自由组合来共同打造一门课程”。课下里,老师们也有自己的跨校区“兴趣小组”,有的结伴毅行,有的组团打羽毛球,其乐融融。

“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精神面貌,对孩子们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在长二小教育集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两校区学生携手组建的排球社团、足球社团、啦啦操社团、电子科技社团等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

听长二小的老师们讲述教育故事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对于老师们来说,心心念念的,不是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瞬间,而是平凡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课堂上发生了哪些“小故事”?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一句话作业”?老师们的“记忆相册”里,珍藏了哪些珍贵的片段?如何带上特殊的“星星的孩子”一起拥抱未来……让我们来听听老师们自己讲述的故事!

相册里有我和孩子们珍藏的记忆

讲述人:周晓玲

很久没有整理相册了,再次翻看老照片,其中的一张,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1997年。

那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一进长二小我就带了六年级的音乐课,孩子们总是喜欢围着我,让我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还不时与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那时候也有特别调皮的学生,刚工作的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课堂组织教学真是挺费劲的呢。懂事的孩子总是帮着我的,帮我向班主任老师“告状”。一年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毕业时间,可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却留在了照片上,也刻进了记忆里。

还有一张是孩子们的毕业照,到现在我还能叫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这是我当过班主任的班级。像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一样,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忙着处理班级里这样或那样的事,广播操比赛、队会评比、集体舞表演……忙碌也充实。

有一次,我在路上走着,迎面几个女孩,其中一个看见了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又蹦又跳地跑到我面前和我打招呼。她就是那个班的学生。她对我说:“周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当然!”我伸出双臂,把她拥入怀中。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种作为老师的甜蜜感。

我从“教师世家”接过“爱的接力棒”

讲述人:陈金琼

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校园。妈妈为庐阳教育奉献了一生,1999年8月,我也来到了长二小,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我热爱教书。我喜欢站在讲台上那份从容、那份自信,更喜欢讲台下和学生交往的欢愉。

我每周都会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一句话”。孩子们把一周最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哪怕只有一句都可以。每个人的“一句话”我都会认真看、认真批复。

一开始,有的孩子在背地里说:“‘一句话\’上根本不能说我们的真实想法,捡老师爱听的说去。”但是,看到我真诚的答复,他们渐渐向我敞开心扉。

我们班有个倔强的小男孩,开始几次的“一句话”上,果真就一句话:“我今天很高兴”之类的,我的回复他总是孰视无睹。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份七八百字的留言,诉说着自己酷爱打游戏的苦恼。经过仔细思考,我给他举了一个我身边真实的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还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戒游戏”计划。在下一次的“一句话”中,他首次对我的回复做了回答,表明了自己的决心。通过家长、老师、同学和他自己的监督与配合,在小学毕业考试之前,他一次也没有去过游戏室。从此以后,每次的“一句话”,他都能侃侃而谈,和我诉说班里发生的事情,诉说一个个“小秘密”。

用孩子的眼睛描绘美丽世界

讲述人:丁燕

我小时候学画画总爱模仿老师的画,觉得画得越像越好,当上了年轻的美术老师后,我也常常对那些线条流畅、笔法熟练、构图准确的孩子喜爱有加。改变,是在从教第二年开始的。

那是上《出壳了》一课时,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完了小动物们破壳诞生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后,展示了自己的几幅范作,孩子们也模仿着描绘小鸡、小乌龟、小鳄鱼等小动物艰难出壳、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的情景。

突然间,我看到一个孩子的画稿上密密黑黑的一片,辨不清是什么。“是机器人。”孩子小声说。我惊讶地拿起画稿再仔细辨认,只见画纸上一群小机器人正在诞生:有的正敲开蛋一样的壳,努力爬出来;有的已经钻出来,正在舒展筋骨;有的正趴在壳上,帮助别的小伙伴出来……一个个小机器人生龙活虎、形态万千。更令我惊叹的是,每一个小机器人身上的螺帽、轴承等细微之处也都一一刻画,真细致啊!

先不说这个孩子画的符不符合这堂课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单凭画面上丰富的想象、精细的描绘就足以获得肯定和赞赏!我带着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他的作品,我注意到,这个“小画家”的一双小眼睛也特别有神!

从他闪亮的眼睛里,我读懂了:精心呵护、培育每一个孩子心中那棵想象和创造的小树最重要。因为,只有这棵小树茁壮成长,才能结出绚丽、奇异的果实。从此,我也更加注重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每每徜徉在一幅幅、一件件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作品中,我为自己是一名美术老师而感到幸福。

和“星星的孩子”一起拥抱未来

讲述人:方静

记得那是2010年的9月,一年级新生培训的第二天,校长面带微笑,用商量的口吻跟我说:“小方啊,这里有个学生,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能不能放在你们班级?你是当妈妈的人,对待特殊的孩子肯定比较有耐心……”就这样,我第一次知道“自闭症”这个名称。

一节课还未结束,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上课总是埋着头在书上乱涂乱画,不时发出与课堂不协调的声音;偶尔会下座位在过道里旁若无人地走着,将别的小朋友的文具随手就扔向窗外。

该怎么办呢?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可以借鉴,我只能自己摸索。一方面,我积极利用班会和其他的教育契机告诉孩子们,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小伙伴,比比谁的自控能力最强;我也更多地关注这个“星星的孩子”,下课找他聊天,发现小进步赶紧表扬他,再适当地对他提出一些小的要求,甚至,我还努力劝说孩子的父母到校陪读一段时间。

后来,班里的情况好多了,孩子们学会了和谐相处,这个“星星的孩子”在班级也有了两三个固定的朋友,上课不再发出叫声,偶尔还会举手回答问题,还会写一些简单的作业,与自己的过去相比,那简直是质的飞跃。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和“星星的孩子”一起拥抱未来的过程中,全班的孩子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相处需要的是宽容、理解和互助,这也将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周晓玲 胡霈霖

新闻推荐

教育先锋润桃李 执着坚守爱无疆——记合肥市嘉和苑小学优秀教师代表群像

记合肥市嘉和苑小学优秀教师代表群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