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找差距,转换动能谋发展”·本报记者赴粤苏浙皖主题采访系列报道 弯道超车的创新路径 ——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采访札记

东营日报 2018-04-25 15:09 大字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本报记者 刘剑

东营到合肥,向南823公里,采访车9个小时的行程,一个现代化科技创新都市,逐渐闯进我们聚焦的镜头,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合肥经济发展的“脉动”。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合肥市政府门口两侧,八个红色的大字喊出了合肥市的新口号。在合肥市新城区,科技大道、科学大道、创新大道,处处贴着科技创新的标签。

陪我们采访的合肥日报社采访中心主任汪竞是湖南人,20年前来到合肥,那时候的合肥像个小县城。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从一个老旧小城,发展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都市。

汪竞说,“现在的合肥,一日千里,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20强城市和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留住中科大,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在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以西的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口西南,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新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门口的招牌上写着“未来中心”,诸多前沿科技与发展的可能,从这里走向辉煌的未来。

中科大先研院横空出世,一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平台都是在各自领域和行业内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平台。2017年1月10日,让合肥人最感自豪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建设。继上海之后,合肥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实,这些科技支撑对合肥来说,全是无中生有,得益于当年意外落户合肥的中科大。48年前,中科大从北京南迁,选址遇到了难题,安徽人张开热情的怀抱,留住了中科大。

中科大落户后,中科院在合肥建研究所,合肥人拿出一块三面环水的风水宝地,后被命名为“科学岛”,如今科学岛上已经有多家中科院研究院所,近5000位科学家在此生活、工作。

无中生有的科技外援,使合肥走上发展快车道。

如今,与高校合作的科研院所在合肥“遍地开花”。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6.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居第8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第6、第1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第3位,技术交易合同额居第8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4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中,合肥居第3位。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评选,合肥的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上海。

背上90个亿,留住京东方

谈起高新技术产业,合肥人每谈必提京东方。

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处非常吸睛的所在。京东方合肥第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线,它的投产是全球显示领域新的里程碑。

但对合肥来说,这是一条“从无到有”的产业链。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范观兵说:“当时地方一年的财政收入仅有50亿元,政府为上这个项目承担了90亿元风险投资,正是决策层的胆识、魄力,才有了今天合肥一家年产值数百亿、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企业。”

京东方给合肥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带旺一个区域那么简单。

2010年,京东方合肥6代线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吸引了大批企业到新站开发区投资为其做配套。如今,以“京东方各生产线为核,乐凯光学膜等为配套,长虹整机、联宝电脑等为末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经成型。而京东方项目,就是这条产业链的一处“引爆点”。

留住京东方,就是留住了潜力股。如今,在合肥这片科技沃土上,13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与2010年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数由全国省会城市的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合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疾驰在全国赛道上,顺利实现了“新跨越、进十强”目标。

留住人才,留住合肥发展未来

“合肥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说。

刘青松是合肥引进人才中著名的“哈佛八剑客”之一,他们都不是安徽人,却接连在此安家。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王俊峰说,看中的是这儿的平台和前景。目前,刘青松所在的强磁场已聚集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尖端人才40余人,归国人员50余人。

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科技人才正不断汇入。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技术总监姚晨光说:“公司刚搬到合肥,就收到‘百人计划\’补贴。这几年,合肥对人才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在这创事业既方便也舒心。”为了让高层次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2017年,合肥出台“人才20条”,助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签证居留、期股权激励、个税优减、生活配套等方面给予最高规格的保障。

在合肥,不断为科研人员松绑。合肥早在2009年便“悄悄”取消了政府的科技成果鉴定,以市场论英雄;科技人员可享受成果转化超七成收益;推进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已激励人才1200多人,激励总额4.7亿元。

截至去年12月,合肥已拥有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两院院士10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74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06人。

科技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从过去的老旧小城,到如今的创新高地,人才战略,功不可没。

新闻推荐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阅读之变

□新华社记者陈诺陈尚营尚且书店最终还是关门了,它的初创者之一栋淳(化名)却并没有因此难过,“书店虽然倒了,但读者彼此成了朋友,因书结缘仍在继续。”“不喧哗,尚有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