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巡查有了“天上的眼睛”

安徽日报 2018-04-20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 鸣本报通讯员 李文琦

“嗡嗡嗡……”4月15日下午,在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十五里河附近,一架小型无人机在河面上来回移动,它拍摄的画面,实时呈现在地面巡查人员手拿的监控仪上。“镜头再拉近一点,那里好像漂浮着一些废弃物,记录下来上报给河长吧。”十几分钟后,该河段的河长、义城街道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方敏立即带人赶来,安排打捞队打捞。

“如果把无人机比作天上的‘眼睛\’,那么‘智慧河长平台\’就是它的‘大脑\’。 ”包河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李长茹告诉记者,该区正在以许小河为试点,打造“智慧河长平台”。该平台通过无人机拍摄,把发现的问题传到后台 “大脑”;“大脑”经过大数据分析后,通过App“派单”给相应河长。问题处理达不到要求,上级河长还会在App上“催单”。

目前,包河区在许小河上安装了1个水质实时监控点、15个视频监控点。“智慧河长平台”上线后,河长们可随时掌握河道的“健康状况”。据李长茹介绍,河长们今后巡河都会带着App,自动获取附近河流信息,实时描绘巡河路线,及时发现河道“病症”。河流污染、巡查、案件执法以及企业排污自查情况,“一屏就能读懂”。同时,市民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投诉监督河湖环境状况;投诉建议将实时导入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并由平台完成问题交办、限期解决等全过程。

“以河长考评为例,如何加大对基层河长工作督导,避免河长制沦为 ‘河长秀”,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李长茹介绍说,今年2月,区里出台了《河长制日常河湖管理保护考评办法》,将“河长制”管理范围内的河湖纳入考评范围,对全区各级河长落实走河巡查制度和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加以考评,逐月对各组考评进行总分排名。位列最后一名的单位,将由区总河长、区副总河长约谈其主要负责人。通过考评约谈,倒逼各责任单位落实走河巡查和河湖管理保护责任。

新闻推荐

前两月合肥经济凸显“新”亮点

今年开年后,合肥新能源企业代表——国轩高科的生产运营实现了“开门红”,电芯生产线均处于满产状态,北汽和江淮两大客户订单总量超过10万辆的配套量,创历史新高。作为经济的基本细胞,众多像国轩高科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