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商铺话门联

合肥日报 2018-04-15 01:01 大字

合肥是一座古城,又称庐州,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商业繁华,靠东大街(今淮河路步行街)、四牌楼、三孝口一带,可以说是商铺林立,百货骈集,千樯鳞次。笔者曾收集部分清末至民国时期庐州城里一些老字号商铺的门联,这些门联寓意深刻,艺术性强,风趣幽默,有的反映店主的诚信经营;有的要求顾客讲究卫生,注意身体健康;有的提醒顾客谨防上当受骗;有的巧妙嵌入商铺的店号和商品名称;有的就是形象生动的广告语,读起来既风趣又令人敬佩。现选择几副印象深刻的商铺门联,以飨读者。

位于古庐州东大街中段的老字号“鸿义发”五洋商行,其店门前的楹柱上镌刻了这样一副楹联:

鸿业远图年年展;

义海恩山代代传。

此联不仅将店号嵌入其中,还引用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中的“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引用成语“义海恩山”,寓意是做生意要讲仁义,要诚信经营,知道感恩社会,并将此理代代相传,生意才能兴旺发达,事业才能大展宏图。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营理念,“鸿义发”从清末的一间卖香烛的小铺子,发展成庐州城里赫赫有名的五洋商行,独家经营进口的洋纱、洋布、洋油、洋烟、洋火,生意十分兴隆,后在芜湖、南京、上海都有分店。

从十字街往南走约50米,在东、西鼓楼巷之间,原有一幢鼓楼,名曰“镇淮楼”。它建于唐朝,后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庐州知府张纯重建,在东鼓楼巷里,清光绪年间建有一浴池,因靠近镇淮楼,故取店名为“镇淮池”,在浴池门两侧的半圆柱上请工匠镌刻了一副妙趣横生的门联:

汤泉中有沉浮客;

水阁旁多徒倚人。

这副门联将众浴客沐浴时的各种形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读起来令人捧腹大笑。

位于庐州后大街中段(今安庆路)开业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字号“留真照相馆”,其店门两边的楹柱上刻有这样一副楹联:

秦镜如悬机关参透;

庐山在此面目留真。

此联恰当地运用“秦镜”的典故和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既广告了“照相”,又标明了店号“留真”,真是一联两用。

民国初年,在后大街东头有家老字号“陶恒春中药铺”,其门前的楹柱上用阳文镌刻着这样一副楹联:

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百病百方焉敢以牛代羊。

此联表明该店所售中药材货真质好,决不以次充好,严格按处方配药,同时告诫病人应对症下药,方可治病。

位于德胜街(今金寨路)有家老字号中药店,店名叫“喜和义”,其门上刻有一副门联是:

大将军骑海马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花。

此联对仗工整,平仄相调,意境优美,恰到好处地将几味中草药嵌入联中,既起到了广告作用,读起来又十分幽默风趣。

古庐州的“四大名楼”之一的“大雅楼”,位于今三孝口新华书店西侧,开业时其店门上贴的门联是:

开业喜逢黄道日;

畅饮尽登大雅楼。

开业后不久,又重新更换了一副永久性的门联:

大客大方常来饮;

雅人雅兴尽登楼。

两副门联都将店号“大雅楼”巧妙地嵌入联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犹未尽。

位于庐州学府广场(今长江中路省总工会位置)有家店号为“巧而好”的酒楼,生意十分红火,其店门上所贴的门联是:

举杯千家醉;

开坛十里香。

它隔壁有家店号为“千家醉”酒家,暗地里与“巧而好”酒楼竞争,它店门上贴出了一副更加形象生动的门联来招揽顾客,标明它家的酒更香更醉人: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寥寥几字,形象生动。

位于南薰门外(今银河大厦位置),清末至民国时期有一座叫“茶乐亭”的茶亭,供过往行人歇歇脚,喝喝茶,其亭柱上贴的对联是:

四方皆客,坐片刻毋分你我;

两头是路,饮一盏各自东西。

当年南薰门可是古庐州城的交通要道,乡下人进城卖点农副产品,回去时买点日常生活用品,均从南薰门进出,所以城门外设一茶亭是恰到好处,此联意为不论你来自何方,不论你身份高低,不论男女老少,来者都是客,大家在此喝喝茶,聊聊天,放松放松,气氛十分和谐,然后各忙各的去,还分什么你我呢!

蜀山青青,池水绕城,古老的庐州如今已变身一座美丽而繁华的新合肥,正是昔日“吴魏之兵地”,今日“高地为台书福字,大湖作砚写春秋”。

□文/石大泉

新闻推荐

工地拆迁完成后7日内清场完毕

大型建筑施工工地全过程监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