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跨境电商快速兴起海淘到底有多热?咋买才放心?

陕西工人报 2017-12-12 09:07 大字

送走“双11”,迎来“双12”,“海淘”再次成为热词,然而“海淘”货品的质量、售后等问题也引发了关注。商务部等部门近日明确,从明年1月1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使用范围扩大至合肥、成都等5个城市,并要求电商企业和平台认真履行相关责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海淘”到底有多热?如何促进行业规范,让人们买得放心?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海淘需求旺

消费观念升级、政策支持等加速了海淘发展

实际上,早在跨境电商进入公众视野前,“海淘族”就以出境购买、“人肉代购”、海外直邮等多种方式购买海外商品。2014年,阿里上线天猫国际,亚马逊推出“直邮中国”等业务;之后,唯品国际、网易考拉、京东海外购等跨境电商品牌也应运而生,“足不出户买全球”逐步成为现实。

艾媒数聚CEO(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庞大的出境游群体引发中国消费者了解到了世界各国的优质货品,为海淘的发展铺筑了道路;但从根本上讲,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与中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升级密不可分,“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更乐于接受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跨境电商赶上了黄金时代。”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5月15日起,全国各地海关保持全年每天24小时的作业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设立,保税仓、海外仓的不断建设,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消费者的海淘效率。通过保税仓方式,一些海淘商品甚至可以做到“10分钟通关,部分城市当日达”。

平台“显神通”

中小跨境电商平台迎来发展机遇,传统代购受冲击

在大型综合性平台中,网易考拉入局并不算早,却取得了不俗成绩。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认为,这与他们原产地批量直采的成本、仓储物流优势,以及在中间成本上实现的规模效益、网易媒体导流的流量优势等密不可分。

与海外直采模式相对应的是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第三方“买手”模式。洋码头在全球培育海量买手商家,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将这种碎片化的供应链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接。

其他电商平台也凭借各自优势“各显神通”。主要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红书”将社区与电商结合,用户在社区生产关于境外购物体验的图文内容,吸引并影响买家的货品选择;达令网则从礼物电商起家,主打帮用户海淘新奇、实用的货品。此外,一些专注特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也在领域内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如蜜芽专注母婴用品特卖,豌豆公主主营日本海淘……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无疑冲击了传统海淘方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约52.5%的用户选择使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海淘,同时有40.2%、32.1%及28.5%的用户分别通过代购、微商及出国购买进行海淘。

乱象需共治

横跨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大,需多方合力

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今年5月,“快递异地上线”黑色产业链被曝光,引发热议。事件中,知名快递公司旗下的部分营业网点帮助莆田某假鞋厂商伪造快递信息,国内发货摇身一变成了海外发货。

张毅认为,跨境电商监管往往横跨多个部门,难协调,监管水平总体偏低;在商品流通环节上,缺乏完整的追踪和抽查机制;此外,消费者维权申诉成本之高,对“作恶者”的处罚力度之低,更是让买卖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如何扫除海淘假货和虚假物流?张蕾建议,可以通过二维码等形式推动商品溯源,“但从根源上,还需推动平台、政府、品牌方和用户间的合力共治,营造良好环境。”

(张意轩 王威)

新闻推荐

凌晨四点他们为地铁“探路”合肥地铁每天正式载客前发出的第一班车都是空载的

合肥地铁每天正式载客前发出的第一班车都是空载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