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命的最后一程 该怎么走完? 合肥公立医院暂无专门临终关怀科室,相关志愿服务受阻停滞

江淮晨报 2017-11-24 07:57 大字

[摘要]合肥公立医院暂无专门临终关怀科室,相关志愿服务受阻停滞

临终关怀,也称作安宁疗护,是指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让病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近日,合肥某护理院开诊,作为安徽首家医疗护理院,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关注到,与普通医院或养老院不同,该院设置了临终关怀科。“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那么,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人们选择怎样面对,又该用什么方式度过?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故事

面对死亡,该如何面对

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不仅医生,患者和家属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死亡。

合肥市民王先生选择让父亲平静离开。

今年3月,王先生的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王先生便带着父亲几乎跑遍了各大医院,父亲尝遍了医院里能用上的各类医疗手段,王先生眼见父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可所有医院都称父亲的病回天乏术了。在得知该护理院有临终关怀科室后,王先生就送父亲住了进去,最后,王先生的父亲在护理院安详地离开。王先生称,虽然有人说过我们不孝,但是只要父亲在最后走得没有痛苦,“让父亲有尊严地离开,我们就没有遗憾。”

而有人选择坚持。

合肥市民朱先生的妻子魏女士饱受食道癌的折磨,今年夏天,医生表示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然而,朱先生并没有放弃,只要妻子的身体一缓过来,可以接受化疗了,他仍会带着她到医院进行治疗。朱先生说,夫妻十几年了,根本放不下这段感情,药物能维持一天是一天。同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不会放弃治疗,“就算‘死马当作活马医\’,我也心甘情愿。”

现状

合肥公立医院暂无专门临终关怀科室

今年上半年,据省卫计委相关数据显示,安徽省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数18.8万例,安徽省每天因肿瘤死亡315例。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业内人士认为“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合肥公立医院里,由于床位、医护人员资源有限,暂未设立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

“设立临终关怀病房,不仅需要独立的空间,并且要在病房内设施的配备上进行多个细节改善,起到缓解病人情绪作用。但现在由于条件所限,医院最多只能从缓解病人恐惧心理、提高临终生活质量等小的方面多给一些关怀。”合肥一医院医生告诉记者。

除了硬件方面之外,记者采访多个医生均表示,临终关怀不以治疗为主,同时需要大量成本,所以公立医院也没有扩大临终关怀服务覆盖面的积极性。目前,一些医院的老年科和重症监护室,有类似临终关怀的服务,没有成立专门的科室。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陷入停滞

此外,2016年合肥市文明办曾进一步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着力打造包括“临终关怀志愿服务行”在内的四大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但是,据合肥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一年来,“临终关怀志愿服务行”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持续开展,目前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工作人员解释称,“临终关怀志愿服务行”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志愿者,同时服务对象也比较特殊,所以一方面志愿者招募不够,另一方面,没有找到合适的服务对象,所以目前没有继续开展此项活动了。

据了解,原本该活动推广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的“帮客”做法,开展邻里守望、敬老、爱幼、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但是目前滨湖世纪社区的“帮客”关于临终关怀的服务开展也不尽如人意。

记者从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了解到,“滨湖帮客”创设于2013年10月,是由滨湖世纪社区志愿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站共同打造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在活动起初,社区曾引入社会组织进行临终关怀,作为志愿服务之一,但是目前该服务因为一直没有需求,所以现在这项服务处于停滞状态。

“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受制于传统的思想观念,许多家庭比较忌讳这些事情,不愿将老人临终这些事情对外说,导致需求很少。同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阻碍,因此这项服务近年来一直无人问津。”社区文明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临终关怀机构曾被迫更名转向养老服务

在2005年,曾有一家合肥同仁关怀医院,是合肥当时唯一一家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创办人是如今合肥振亚老年护理院院长姜文学。

在创办起初,医院的名字叫做“合肥同仁临终关怀医院”。但在开业后没多久,姜文学发现医院名称中的“临终”让很多家属及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就将医院名称中的“临终”一词去掉。

在去掉“临终”二字后,凭借着细致入微的服务,姜文学的临终关怀服务有了起色。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事与愿违。2006年时,一名97岁的老人在入住医院两年后逝世。令姜文学没有想到的是,随后,老人的儿子将医院告上法庭,家属称,正是因为医院的治疗和照顾不当,导致母亲去世,并向医院索赔50万元。

姜文学称,由于当时经验不足,对老人护理记录不全,最终法院认为,医院因病历不完整,具有一定的过错,裁定赔付原告患者家属4万元。

面对经验、观念等诸多问题,让姜文学逐渐在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养老服务,并且将医院重心转向养老服务。如今这家医院仍然经营,但是早已不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但是在去年年底,姜文学又“卷土重来”,建立了包河区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重点放在高龄老人临终关怀,目前正在筹备营业。记者注意到,临终关怀的病区却被称为“人文关怀病区”,避开“临终”二字。

专家

要关注“生病的人”临终期最重要的是陪伴

安徽芝麻开门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愉悦认为,“临终”暗示着生命的即将离去,这往往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患者和家属都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如何面对死亡。

对于许多癌症晚期病人而言,他们希望能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程,但同时又会觉得拖累家人,“这种矛盾的心理,会给很多病患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一些病人在遭受病痛后,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给家属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亚于患者本人。

在张愉悦看来,临终关怀更多关注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疾病”。除了通过专业技术缓解患者躯体症状外,医护人员更注重人道主义的全面关怀与周到细致的积极照顾,当每况愈下的病人预感将要失去家庭、朋友而悲痛时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大程度的生活质量和尊严面对死亡过程,同时当患者家属失去亲人而悲痛时给予慰藉和身心健康支持。

从这一角度看,临终关怀是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发展,是医学中不伤害原则和有利原则的尊重和实践,其强调个体的心理综合人性化治疗护理、注重患者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以及社会公益性等,“这不仅不存在伦理学问题,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张愉悦称。

因此,张愉悦认为普及临终关怀,使其成为一个善始善终的连续性过程,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体现。

临终关怀缺乏广泛发动呼吁引入社会组织力量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教授告诉记者,临终关怀服务在全国的很多大城市都开展了,合肥现在还未铺开。目前,临终关怀所面临的困境,并非难以攻克的医疗技术难关,而更多地属于社会层面的意识问题。

赵教授表示,目前医疗机构关注的是医疗成果、专业人才和经济效益,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缺乏动力;医护人员主要考虑的是治疗效果和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家属考虑的是治疗的预期;患者急于解决的是缓解痛苦。因此,各自视角的诉求导致对临终关怀服务认识存在误区。

“临终关怀服务既是专业服务,也是社会服务,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赵教授说,但是目前,无论是在官方、半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社会组织、社区组织、民营资本还是社会捐助,无论是社工团体、志愿者队伍还是大学生群体中,都存在着普遍的临终关怀宣传发动不足。

对于如何普及临终关怀的服务,赵教授认为,政府可以发挥卫生资源的调控作用,新建或从现有医疗资源中调配一定数量的床位,用于开展具有福利性质的临终关怀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团队中,增设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社区医护人员完成。

其次,赵教授表示,需要加大生命教育,普及临终关怀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实践,完善养老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还要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在生命最后时光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社会的温暖。

晨报星级记者周坤

新闻推荐

用世界一流项目 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半汤“生物谷”建立2个诺奖工作站

在美丽的汤山脚下,有一个集疗养、康复、度假、游览为一体的半汤温泉度假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基因中心就坐落在这里。3年前,曹文波从未到过合肥,甚至没有听说过半汤的名字。而现在,这里已成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